江南春在《抢占心智》这本书里举了他老师朱大可的例子,老师对于屈原的故事,推翻了之前的东西,提出新的观点,组合成了新知识。
对于已经存在的内容,进行质疑、推论,可以得出其他意想不到的结论。1+1=2,一定吗?貌似不能这么笃定,因为在不同情况下,答案各不一样。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怕破坏平衡,就没有机会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使自己有不同的见解,因为大多数人都认同,所以也就认同了,怕被孤立,怕有冲突。但多样性的存在,能让知识更全面,更合理。很多很有影响力的学说,就是坚持了自己“反叛”似的观点,才有了现在的经典。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学习中,要多问问为什么。为什么看这本书?有什么用?怎么用?效果怎样?有没有其他不一样的看法?怎么讲才能通俗易懂?自我提问,自我解答,帮助加深理解掌握知识。
就在刚才,看到创新需要一些质疑精神,反叛精神时,想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有位科学家被烧死了,百度搜了下,是布鲁诺因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被判为“异端”烧死了。看完书,进行输出,扩展了知识,重温了下那段历史。带着问题去学习,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想要解释清楚某个内容,就会去进行资料查找,从而学到更多。
学习,是可以伴随一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质疑精神,接纳多样性;进行自我提问,加深理解,不断扩展知识面;并运用要实践生活中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