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个视频,内容是对导致西周灭亡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的质疑。
视频指出这个故事最大的漏洞是烽火传信是汉朝才有的,西周的时候人们还没发明这个东西;再有,这个故事是汉朝形成,记载于《史记》当中,而在之前的《吕氏春秋》、《竹书纪年》一类的史书中都没有出现;还有,当时路途遥远,即使诸侯见到烽火再走到京城,恐怕都过去几个月了,周幽王、褒姒又不是白痴,今天做件事,几个月之后看笑话?
所以,西周的灭亡,很有可能是权力争斗的结果,周幽王欲废后另立,无奈皇后娘家人太霸气,找了一伙野人把他给灭了。而褒姒也就成了这一场政治浩劫的罪魁祸首。
最近在放《封神榜》,也是讲的一个女人怎么样祸害一个国家的故事。妲己本来清纯,被一只狐妖附了身,成了一个祸国殃民为害苍生的“妖精”。
“红颜祸水”,这个词早就被人批判的体无完肤了。意思大多是“红颜”之所以沦为“祸水”,多半是男人意志不坚定,和人家的美色关系不大。亦或者另有其他原因,总之,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意思在当代已经越来越站不住脚了。
可今天我忽然想到另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国古代志怪一类的传说中,为什么成为妖精的雌性都貌美如仙呢?聂小倩、白素贞、苏妲己,还有民间故事中的狐妖,往往都是一副倾国倾城的容貌,一双妖气四溢的眼睛,一个让人鼻血直喷的身材,把遇到的男人勾引的魂不守舍五迷三道的,最后一个个落得“精尽人亡”。
却罕有故事中,出现一个长的帅气逼人、玉树临风的帅哥妖怪,把这些良家妇女惹得全都难耐空闺、红杏出墙。往往是一个个长得样貌丑陋、面目狰狞,仿佛雄性动物们修炼的时候都约好了,幻化成人的公开课都全部不及格,誓要一出现便吓刹平民百姓。即便偶尔变得正常些,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旦有个变故,立马原形毕露。譬如西游记里的一竿雄性妖怪。
“妖精”的“妖”,一个“女”,一个“夭”。从字面推测,大约是,女性的姿色过于媚一点,便极有可能成为“妖”。雄性生物于此字自是不太搭。
当然一个字决定不了往深层思量,绝大多数妖精描述成雌性,其实反映的却是“男尊女卑”的文化现象。
首先,我们对男人和女人,在外在的要求上是不同的。男人要的是“才”,而女人要的是“貌”,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其他动物演化成人类的时候,自然也要遵从这一原则。雄性要本领,雌性则最好凭姿色。
其次,作为一个男权制社会,首要的任务当然是要确保男性的权威。但男人也是人,既会有高大上的追求,也会有猥琐不堪的欲望行为。女人就成了这些错误当仁不让的替罪羊,成了各种灾难的导火索。这是一个把逻辑简化为符号的过程,毕竟我们的文化里没有多少愿意穷根究底的科学人才。
再次,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女性是社会中的附庸,而且有“权属”的意味。因此,容许男人沾花惹草,却禁止女人红杏出墙。即使出现一个帅到爆的大帅哥,也很难给他安排一群花痴般愿意奉献出去的女性。
另外,从相互间的关系上看,男人一旦被妖精近身,便会满脸妖气,双目失神,疲倦无力,最终满身精华被吸干。而现实中,这无疑就是一个房事过多纵欲过度的男子。把这个现成的现象嫁接到雌性妖精身上,就成立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如果从逻辑关系上推,雄性生物和雌性生物应该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只要顺利毕业,进入“人类社会”的时候就应当差不多。既然有妖媚无比的女妖精,就应当有潇洒帅气的男妖精。雌性妖精之所以长得漂亮,是文化的产物而已。
微信:
QQ:350825705
邮箱:yyj20cheng@126.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