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虚怀若谷静读书

虚怀若谷静读书

作者: 在路上2023 | 来源:发表于2020-01-30 11:30 被阅读0次

    提起东坡先生,想必每个人都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大堆词汇:大文豪、书画家、美食家、屡遭贬谪、随遇而安……那么,他的作品和为人,我们到底了解多少呢?

    一名高中毕业生,大概对于他的诗词“大江东去”和“乌台诗案”的遭遇恐怕也都比较了解;作为一名中文系的毕业生,对于他的文章想必也读过不少,诸如前后《赤壁赋》《留侯论》《方山子传》《喜雨亭记》等;一些诗词如“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诗酒趁年华”“寂寞沙洲冷”等,也必能诵出几句;可作为一个工作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我们对苏轼的认识又有多少呢?

    面对初中学生,我们讲“乌台诗案”,我们讲黄州;面对高中学生,我们能讲的还是这些。上课时,记得推荐学生阅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苏东坡突围》,有些句子依然在耳畔回荡:“因此审问者们愤怒了也高兴了,原来这么个大名人竟是草包一个,你平日的滔滔文辞被狗吃掉了?看你这副熊样还能写诗作词?纯粹是抄人家的吧?……打,打得你淡妆浓抹,打得你乘风归去,打得你密州出猎!”余先生的文字,如今读起来也义愤填膺,久久难以平静,对学生也有很强的感染力。推荐阅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一本话家常式的传记,睿智而写意,我似乎记不清他写了东坡先生的哪些事了。犹记当时寻访东坡先生故土眉山时,手里抱的就是这本书,当时报着朝圣的心态,小心翼翼的。我们再来看看林语堂对东坡先生的评价:“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太多的标签贴上去,我似乎更糊涂了。前两年央视拍摄的记录片《苏东坡》也红极一时,当时也曾推荐给学生,也在课堂上播放过一些片断。或许这就是给学生教授苏轼作品的全部记忆,可是我自己对苏轼的认识却实在有限:会背的还只是在大学背的那几首诗词,读的诗文也并没增加多少,情感上的崇敬与时俱进,很多困惑仍然存疑至今。

    有时,与一本书的相遇实在是一种缘份。年前遇到了一本书叫《苏轼十讲》,起初心中疑惑:东坡先生都研究这么多年了,还能讲出什么呢?报着这种疑惑开始读这本书,却竟然一时难以放下。煌煌三十余万言,洋洋洒洒的学术著作,我竟然坚持啃完了,虽然有些史料和作品也是跳读,但很多问题却得到了答案。同时也对于学术著作有了新的认识。

    这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导朱刚教授的作品,他从苏轼的绝笔《次韵法芝举旧诗》“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 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入手,从“飞鸿”“羸牛”和“月”的意象对应其不同阶段的作品,深入地阐述了诗人一生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鞭辟入里,让人信服。随后,作者结合大量的史料,分别从贤良进卷、乌台诗案、三咏赤壁、庐山访禅、王苏关系、元佑党争等九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阐述,让人知其然,而后渐知其所以然。作者以研究的态度向读者讲清楚了宋代的科举选拔制度、王安石变法的始末、元佑党争的来龙去脉,在外围资料的辅助下,一些长期于脑海中存在的问题也慢慢清晰。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再读王水照、朱刚的《苏轼评传》和王水照的《苏轼选集》,结合作品,再对人物进行全面而深入地认识。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和读书时,更应虚怀若谷;对问题的认知不可浮于表面,一知半解。当我们感觉到火候不足时,不妨静下心来读几本书,或许,会有“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舟中自在行”的顺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虚怀若谷静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di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