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写完一篇文章,我的习惯是,至少读一遍。这样,错别字,能挑出来,不通顺的地方,给顺顺气,看起来别扭的地方,改一改。
今天就拿上一篇文章《你把笑脸留给了屏幕,那我呢?》为例,聊一聊我是怎么修改一篇文章的。
第一处:
先看第一段,也就是对话那段,里面有两句话:
“我也憋不住,被他那龌龊的表情逗笑了。
还没笑完,一个电话打进来。”
初稿是这样写的:还没笑完,他妈的电话就打进来… …
读到这里的时候,是挺顺口,就是有点说脏话的感觉,当即改掉。一来是因为要尊敬文章里的角色;二来,尽量避免一些容易让读者产生误会的语句;三来,先不透露是谁的电话,多少可以留点悬念。
第二处:
再往下面看:“先把画面定格在这里!
。。。。。。请先自己看一遍对话,带着问题思考,然后再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
初稿内容是:先把画面停在这里,,,再继续读下面的内容!
之所以把“停在这里”改成“定格在这里”,是因为用“定格”更有动感和画面感。
再看后面的“再继续读下面的内容”。读到此处,总有点视觉错乱的感觉:“续”字,紧跟着“读”字,感观上就会影响对这句话的理解,没有阅读的快感,所以加了一个“阅”字进去,把两个相邻且相似的字隔开。是不是就好了一点点?
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如下:
明明明天天气预报报的是晴天。。。
类似这样的语句,让人读起来很费力,不知道该在哪里断开,而实际上要表达的是:
明明,明天,天气预报,报的是晴天。。。
当然了,这句话是我臆想出来的,谁在写作的时候也不会这样写,只是提个醒:写作过程中,如果因为这种情况让读者反复去斟酌一句话,就是败笔!
第三处:
原文:“可你,毕竟活在现实中。因此,你害怕现实,你渴望脱离现实。”
初稿内容是:可你,是活在现实中的。因此,你害怕现实,你渴望脱离现实。
与原文相比,初稿的表达,平平淡淡。
改为“毕竟”两个字后,语句更富有活力,同时更能够凸显“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矛盾属性。
写完一篇文章,读上一遍,就能发现这么多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多读几遍呢?
而实际上,远远不止前面提到的这些,其他改的地方,已经记不清楚。
多读一遍,虽不能改成惊世骇俗的文章,但至少可以让它更“通”一点。
那些牛人留下的名篇,哪一个不是改了N多遍,才是现在这个样子?
再举两个例子吧:
有的时候也会看到朋友们这样写:没有时间和经历,所以写的少。
你要表达的,应该是“精力”吧?
全拼害人不浅啊!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发过去“泡你早一点调节好”,而实际上是想说“盼你早一点调节好”,结果就发出去了,还好,是比较熟的朋友,要不然。。。
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写作,却不能让我们写得更好。
而,态度,能!
你用怎样的态度去写,就会得到与之相同的结果。
文字,是有灵性的,它能感觉到作者身上的气质和态度,你对它怎样,它就会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