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ofo再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此时的ofo气若游丝,裁员、融资难、缩减海外业务、拖欠供应商货款、转投区块链、尝试卖身,苦苦支撑。11月14日下午两点,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在公司前台大厅召开全员大会,在大会的后半段,戴威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他回忆说,在三四个月之前,自己曾想过放弃,因为确实没钱了,不想管了,但是后来他不希望公司像小蓝那样,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
身处至暗时刻的丘吉尔曾说,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并非终结,唯有前进的勇气长存。曾经的竞争对手已经离开战场,而戴威仍然选择继续战斗。
戴威的坚持
2009年,戴威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读本科,加入北大的第一个社团就是自行车协会。对他来说,自行车不是冷冰冰的机械,更是一种情怀。
能吃苦,有理想,特别能坚持自己。2013年戴威随共青团中央项目前往青海支教,在那里呆了一年,见识了什么叫落后,吃了不少苦。那之后,他不再留恋体制,而决定创业,决定进入商业江湖做弄潮儿。戴威和几个同学在北大发起创业项目,争取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喊出的口号是,“一百多年来,有很多北大人改变了北大,也改变了世界,这一次,该轮到你了。”在事业之初,风华正茂、激情澎湃、性格突出、不肯退缩的戴威,的确产生了极强的吸附效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戴威的坚持造就了ofo的辉煌,同样也将ofo置于迷途。
戴威和摩拜的胡玮炜被誉为共享单车界的“金童玉女”。相较于90后的戴威,36岁的胡玮炜已经是一名“老阿姨”了。不过论做生意,这个曾和ofo杀红了眼的摩拜创始人,做出的选择更识时务,眼见凛冬将至,早在2018年4月,便带领着摩拜投靠到了巨无霸美团旗下,暂时保住了“晚节”。
资本的冷漠
ofo没有辜负时代的风口,两年内完成了8轮的融资,成为业内的独角兽。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7年7月,ofo月度活跃用户增长至6649.2万,排名行业第一,领先摩拜400多万人。
共享经济连接供需两端,本身是轻资产的模式,然而,共享单车在资本拥趸下,走向了一个“疯狂融资——造车——投放——再融资——再造车——再投放”的死循环,无限度融资,再烧钱造单车投放到市场中去,故而,资金链若断裂,就将陷入倒闭危机。
从被资本助推围宠,到橙黄之战、南北对峙,再到如今的自身难保,资本是冷漠的,ofo创始人戴威到底还是看清了现实,他在内部会议上主动“认错”,错在“去年ofo就应该探索广告变现等业务,因为仅靠单车骑行收费不能实现盈利。”“除了倒闭,其他都有可能。”戴威说。或许,这是一声历史的叹息,也是ofo最后的挣扎!
共享单车的前途
众所周知,共享经济理念起源于2008年的美国硅谷,随后共享经济浪潮席卷全国,最终在中国获得了追捧并衍生出了不同的商业模式。而让这种模式走向火爆的是人们对于这种模式的新奇与资本市场的加持,从疯狂到冷静,共享单车现在一地鸡毛。诚然,对行业来说,在共享单车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之前,一切玩家都有可能是下一个ofo。
作者\秋月 编辑\尹嚞 图片\网络
欢迎点评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