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1.20—12.1(近体诗最基础的音
- 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1.20—12.1(每日思考)
- 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1.20—12.1(反切、反语、双声
- 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1.20—12.1(李白和杜甫)
- 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1.20—12.1(专栏介绍的李白和
- 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1.20—12.1(无情对、流水对、
- 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1.20—12.1(古体诗“押韵”基
- 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1.20—12.1(如何区分古体诗、
- 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1.20—12.1(格律诗中的“平仄
- 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1.20—12.1(读李白的诗需了解
一、近体诗的标准规范。
1、近体诗基本上以两个字为一个音步,每个音步的第二个字最需要明确限定平仄。
(这样,当音步相连的时候才会产生平仄错落、抑扬顿挫的韵味。)
2、在句子的关系上,第二句和第一句的平仄结构相反,这叫“对”。
3、第三句和第二句的平仄结构相同,这叫“粘(nián)”。
4、然后第四句和第三句“对”,第五句和第四句“粘”,以此类推,这就是近体诗最基本的音律结构。
二、以杜甫的《春望》举例说明“对”和“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说明:“别”、“白”,原本是入声字,“国”是仄声字,“胜”读第一声。)
1、“国破山河在”,这是“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这是“平平仄仄平”,和前一句的关系是“对”。
2、接下来“感时花溅泪”,前四个字“感时花溅”要和上一句的前四个字“城春草木”平仄结构相同,这是“粘”,但“泪”必须是仄声。
3、“感时花溅泪”,“仄平平仄仄”,下一句要对“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
4、第五句“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和第四句的关系是“粘”,但最后一个字需要仄声。
5、第六句“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和上一句的关系是“对”。
6、第七句“白头搔更短”要和第六句“粘”。
7、最后一句“浑欲不胜簪”和上一句“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