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495414/78ae5e3279e40495.jpeg)
《论语·季氏》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译文】孔子说:“陪着君子说话容易犯三种过失:还没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这叫急躁;已经问到你了还不说,这叫隐瞒;不先看君子的脸色就说,这叫瞎了眼。”
剖析:孔子告诉我们有三种语言的过失:第一种“急躁”。子路就是这样一个人。孔子和弟子们谈话论学,子路总是抢着第一个发言。这样的例子在《论语》中比比皆是。当然,子路也是极可爱之人。不过,孔子显然是不大喜欢,在他看来,这样似乎有失礼貌。第二种“隐隐”。跟第一种正好相反,问到你了,你还装傻充楞说“I don’t know”,这样可不好。躁和隐,不该说的时候说,该说的时候不说,都不应该!但是,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该说的时候该怎么说,也有讲究。弄不好,就得犯第三种错误:“瞎眼”,该不该你发言,这些都写在君子的脸上呢。不察颜观色,贸然发言,甚至发表错误的言论,对这样的行为,君子很生气!看看宰予是怎么被孔子骂的,你就能深刻的体会到后果的严重性了。
孔子说得不无道理,说话要达到效果,必须讲究时机。现代人处世不愿出口伤人,说话更应三思。但是,列宁说过:“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没有绝对化的真理,更不能随便将其扩大化。小心谨慎固然是一个人的优点,但在更多时候,它也可能成为这个人裹足不前的羁绊。
还是毛泽东棋高一着,他曾说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就是创造文明说话的好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三种过失算不上大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