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前门再造计划的视觉识别系统提案】
什么不说,先放一张图。
一砖一瓦一地图浅褐色的纸上,用红线勾勒的地图,在古老的建筑当中插入很现代的建筑,在交通工具中体现这一划时代的街区理念,用低科技表现高科技,一张立体的地图跃然纸上。
在一个充满历史和故事的地方,用一张有趣的地图去吸引游客的眼球特别重要。原研哉先生在浅褐色的纸上,印刷了单一的红色,这样虽然比较简单朴素,但是却把中国特有的色彩和现实性揉入其中。使用质感柔软、轻薄质地的纸张,一方面可以当作非常有文化内涵的包装纸,同时如果不幸被扔到了地上,也会是一个优质感的“垃圾”。
一砖一瓦一地图再放一张图,看看地图怎么样变身包装纸?
一砖一瓦一地图对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瓦砾和砖块进行再利用,把这些与前门有着深厚渊源的、独具老北京特色的灰色砖块它变成一块有独特的文化商品价值的纪念品,再使用质感的前门的旅游地图进行包装,绝对是奇思妙想。在工地工人眼里的废弃之物,却是承载着历史足迹的千年宝贝,比任何刻意制作的文化礼品都更加的能够诠释前门。
一砖一瓦一地图 一砖一瓦一地图砖瓦是原研哉先生在前门施工现场捡回来后清洗干净的,灰色调象征着北京的素材感,包上纸后变身成了充满魅力的东西。地图的用纸很软,给人一种很廉价的感觉,但是作为包装纸就非常合适了。同时在瓦砾上标注它之前所在的建筑物的名称和建筑物的修建时间得标签,将这些标签进行系统性的管理,每一个离开北京的朋友,就像带走沉甸甸的北京的历史,显得无比的珍贵。
再一张图,看看古典建筑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相遇。
一砖一瓦一地图在红墙灰瓦的胡同口,怎么在传统建筑物上使用现代标识,是一件非常难以平衡的事情。然而原研哉先生在青灰色的传统砖块与半透明玻璃的对比中表现修复后的街区所传达的气息。
一砖一瓦一地图红砖头材质传递的是前门的历史,透明的有机玻璃传递的是前门的未来,通过材质的交替现场演绎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陈旧与创新、坚守与冲破各个层面的感官。有冲击力的材质自带语言,设计师不需要说话,任何经过的人都可以感受的到,这就是视觉VI的力量。
原研哉的前门再设计的视觉系统提案最终并没有被选用,但是他的特殊思考方式确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砖——一瓦——一地图,地图的柔软、瓦砾的坚硬、历史的红墙、现代的玻璃,穿插着一个古老的国家与让人无限憧憬的未来,设计的魅力不就于此吗?
设计不需要语言,所有的语言都陈述在设计现场了。设计又确实有神奇的力量,可以用很多方式留住一个古老街道的记忆,在拆除与重建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的记忆方式,便是设计的理想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