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千字营里的微信群在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关于农村大学生。和群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农村大学生,大家都有同感,很多人都发表了高见,身处其中,其中滋味自然指导,这些也让我心里涟漪泛起。
每个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都有一段苦难的经历。年前,几位学生时代的好友聚会,大家大谈自己艰辛的创业和奋斗史,只有A君始终没有发言,因为他说他经历的都是苦难史,从小家庭变故,奋力读书也是自己拼命争取的,大学也是差一点就没去上了的,工作十来年,一事无成,更别说成家立业,颠沛流离是他最真实的写照。和A君一样,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多半走过了艰辛的读书路,多半吃过很多苦,多半受过很多委屈,有过很多不为人知的遭遇。
80年代经过苦难的童年和物质缺乏的读书时代,还情有可原。但是现在,还有人却还在经历着我们20年前经历过的,生活中几乎吃不到肉,上学读书中餐没着落,衣服是缝缝补补的,没有像样的鞋子,每天要干很多农活,初中快毕业了都没有去过县城......这是2016年3月份,跟随一个公益组织参加走访了解到的一对苦难兄弟的真实故事,后来我长期联系了他们兄弟俩,哥哥在2016年考上省城一所师范(相当于免费师范生,公费上学5年后,拿到专科文凭,要回原籍农村学校任教),弟弟还在上5年级。他们的经历够苦难的,凭借现在政策好,时代好,至少在生活上、肉体上,现在的农村孩子不用像以前一样那么艰辛困苦,但是吃苦是同样的。
记得高中的时候,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推荐了一些书目让我们暑假去阅读。第二学期开班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谈读书体会,班里宣传委员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女孩,她在谈读《平凡的世界》时候,和大家谈了一个观点:吃苦应使人伟大。当时,令我听得非常入神。并且也记住这句话。后来,自己也看了很多遍《平凡的世界》,但是没有发现这句话,或许是一句类似的话,被她总结提升了。但是,该观点和书中的主旨是一致的。从此以后,“吃苦应使人伟大”这句话就深深刻在我脑海里。
很多次,我也在想,到底要吃多少苦,才能使人伟大;到底要吃多少苦,才能不让苦白吃了。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也好,为生活在打拼的人也好,都是吃了苦的。但是,现实中很多吃了苦的人,依然生活很苦,吃苦并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本来吃苦应该使人变的强大,使人生活得更有尊严,使人生活得更有品位,为什么在他们身上没有实现呢。这更是告诫我们,如果吃苦没有使我们变得伟大,也需要我们学会继续吃苦,继续为了生活的理想而奋斗。
如果能够选择出生,很多农村人都不会选择自己出身农村,既然没有选择,那就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学着用命运去改变命运。农村人更要学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沉甸甸的成果告诉大家,自己吃的苦不是白吃的,吃苦应使人伟大起来,让自己强壮起来,至少生活在一个有地位、有品位的环境中,让那些瞧不起你的人对你刮目相看,让社会来尊重你,赢得属于自己的尊贵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