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是为了读懂书,而是为了获得改变自己的力量!
读一些书,深深感受到,几乎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从书中寻找到答案,虽然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能够在前人的智慧中找到结果。
当你的生活中出现矛盾,纠结,苦恼,痛苦而无法摆脱时,请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当你的婚姻出现了伤害攻击分离这样的不和谐状况时,请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当你的身体出现病痛伤害抑郁抑郁纠结,请从书中去寻找答案。
静下心来,捧起一本书,心灵就像汲取着涓涓细流,得到滋养。
生活是无常的,但是无常的生活中却隐藏着一些周而复始的原则。
许多时候,时代变了,生活变了,但是不变的却是人心,却是人本性本质里存在的东西,所以,尽管一代代人,一个个朝代经历下来,但是大同小异的是,人的本质里存在的东西并未改变。
根本的人性大体是相同的,前人的某些智慧完全可以借古论今,完全可以从前人的脚印中看懂今天的人性。
想让自己生活更和谐更幸福,想解决自己在现实中解决不了的难题,那就要去读书。
从书中,能够发现,你所有的苦恼都是前人所经历过的苦恼,你所有的矛盾都是前人解决过的矛盾,这还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不都是一样的经历吗?只不过时过境迁,这些经历又轮到了你身上。
回头看,一代代人的经历,他们和现代人的经历不是一样的吗?他们的生命也是由生到死有年幼无知到垂垂老矣。他们的人生所经历的每一时刻的身心的体验,不是应该和你差不多的吗?只不过外部的环境不同,外部的存在不同而已。
来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从生下的那一刻,无论是什么朝代,无论是原始时代还是现代,本能几乎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生活的环境变了,在一代代人不停进化的基础上,人类越来越富有智慧。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聪明了,刚刚会说话就会玩手机,刚刚几个月就会笑,会有丰富的表情。这只是说,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人类的遗传基因越来越有智慧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命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一直还是和原始时代进化时的人的基本需求还是一样的,所以人的本质并没有变,人本身存在的问题就不会变。
前人关于生老病死,关于身心,关于灵魂存在的问题,在现代的生活中我们一样会遇到,只不过现在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的越来越多而已。
每一本书籍里都蕴藏着作者无穷的智慧。那是作者最真实的体验,是作者生命的感悟,所以读懂一本书就是和一位智者进行灵魂上的交流,就是聆听先人的谆谆教诲。
如果看过一本书,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某一些问题,看懂生活中的某一种现象,让你有一种顿悟的感觉,那么你和这本书机缘巧合,你们生命中有相通的东西。你和这个作者也有灵魂的相通之处。
如果一本书看过之后,只是知道了这本书里的意思,也可以说你读懂了字句的意思,但是至于他所说的观点,所阐释出的一些道理,你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只是说这种道理我懂,但是究竟在生活中如何去体验,你从来没有这种体验,说明作者所处的水平你没有达到,也就是说,作者的感悟不能成为你的感悟,你虽然读到了作者的意思,但是你却不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感悟,你不能够体验到这种感觉,只能说你和作者之间没有达到意识形态的相通。
一个作者,在写出的每一本书中,他一定是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感悟,在这种理解和感受到达了一定的层次之后,这本书就需要有相同层次的人群去读懂去体验它。
如果你有机缘遇到了这本书,而对书中作者所说的各种生活体验从无感觉,那么你就可以暂时把这本书放下,等过一段时间,等你读了许多能够让你有感觉的书之后,你的思想和认知一步步提升,再去读这本书,什么时候能够读到这本书里的东西时有一种自己在生活中曾经体验过的感觉,才是真正的和作者有了相通的生活体验。
每一本书就代表着一个人的思想,这个人的修为如何,思想高低直接决定着他写出书的质量和内容,如果他写出书的内容,你能够读懂,这是一个机缘,如果这本书你读了之后,改变了你的认知,改变了你的一些行为,这更值得祝贺。
如果一本书,让你能够有一种想去体验,想去了解,却读不通读不太懂的情况,那么恭喜你,这本书就是在未来能够点悟你的一本书,也说明在当下一个时期内,你的思想还没有达到和作者同等的水平。
也许,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机缘,在茫茫的书海中有幸被你遇到了,有幸被你读到了,更有幸的是,他恰恰能够解决你思想上的一个问题,恰恰能够指导你目前的行为,能够助你走出困境,这将是你最大的收获,也将是这本书的最大价值。
读书不能限定在知的层面,读一本书或许懂了,但是真正的起到作用的并不是懂,而是能根据这本书里面获得的东西去做一些改变,这才是真正读书获得的价值。
读书的时候,如果一味的求多求快,只是让这些书在手中翻过,而没有起到改变自己的认知和生活的作用,那么这些书也只是证明被自己翻过,却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有人读书,只是从书里知道一些知识,这是读书的最低收获。读书,重点是通过书里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行为。知行合一应该是读书的最高境界,知道这个道理,而能够做到,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买了一本书,刚开头的一部分内容能够读懂,而且有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改变了自己的许多认知,但是越往下读,对里面的内容越没有感觉,并不是读不懂,是能读懂,但是没有作者所写出的那种生活体验,所以就想多读几遍,看看能不能读懂。就试着重新把读过的章节再读了几遍,但是还是理解不透,不仅仅理解不透,更主要的是这些内容自己丝毫没有任何体验。
怎么办?是继续读下去还是先搁置一旁?反复思考之后,这本书应该是与自己机缘未到,也是自己还没有达到读懂这本书的能力。读一遍,读完之后放到最重要的书籍那一列等,过一段时间之后再重新去读,什么时候能够从生活中体验到书里的一些东西的时候,自己的生活体验就会带着自己去读这本书了。
一本书,如果能够轻松读懂,这只能说明这本书里与自己相通的知识比较多。读一本书如果读不懂,只能说明这本书里的内容是改变自己认知的东西。假如读足够量的书,可能就有机会读懂这样的书了。
不要纠结于一本书读懂读不懂,要知道,如果碰到一本读不懂的书,就要用许多本读得懂的书去垫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有能力更好的去读懂这本书。
读书,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才会有最大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