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同了异》是对《求同尊异》的具体内部路径篇。 如何“归同” ,唯有“了异”,了悟异己,归于同一。一一前言
在上篇我们探触了内部的粗浅层,自我意识的边缘圈。同与异的碰撞,己碰到“异”己(或“非”己)时的焦虑。路飞之所以能成为海贼王,正是由于他处理好了这部分的关系,达到了求同尊异的最高境界一一以心印心。那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下,这内部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3032627/b7ec3a44487542ce.jpg)
“异己”给你的感觉如何?
“异己”即不同于己。你所有一切感觉不同于自己的东东。包括有形及无形,想法观念,身份地位,职业角色,性格性别,信念信仰,等等所有一切,我们暂且称之为异己(亦称非己)。
此刻,你可以从以上选择进入这个状态,感受一下是什么感觉?然后,再细微去观察一下,是哪一方面的“异”于己?究竟什么是异?什么是己?这份感觉的背后是什么习惯性的思维在支撑自己?
这里其实很容易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小到一个选衣服的品位,大到我们的信仰的不同。因为这些我们所固执认为的不同,产生各种鸿大的分歧争执,还自以为是在“做自己”或者"护持正道"或“驱除偶像”。所以这里必须要有进一步的区分。我们到底是在真正的“做自己”呢?还是在“zuo自己”呢?到底是在坚持真理呢,还是在固执己念?
no zuo no die 大家都知道。而我们往往就是死在这个固有的认知里。生活中有时候就以一个病痛,一个“困难”送过来,为的就是要唤醒你。然而我们常常害怕觉醒,仍选择沉睡,绕道而行。以为睡着就不疼了,以为绕去了就不存在了。。。
再看海贼王,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勇气看似是面对外在,其实更是面对自己。)很多人会以为他们真的是好有个性哦,一个个都在做自己。这份做自己和zuo自己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在不断的排除“异己”情况下不断“捉弄”自己,让自己和对方都不舒服,希望对方为自己负责(自己还浑然不知)。是被动的,力量由外向内。包括为了某事证明自己。都是希望得到外在的认可。被认可了,你才认为是实现自己,你的认可不认可是交给外在的。
而前者是在求同尊异的情况下,以坚定清晰的自我意识去“做”自己(内在的使命梦想),是主动的,由内向外的力量。而不是“说”自己,“喊”自己。不管外在如何,他只是坚定内在的方向,不断的去“做”,去行使自己内在的力量。他的关注点在里面。
说食不饱!说的再多,却不吃,请问什么时候能饱肚子?
这个东西很好,很美,真的很好,可是我就是不吃。(好,那你就饿着吧。)
正如一个病人拿着一颗神丹说,这个药真的很有用,很神妙,可是我就是不吃。(好,那你就等死吧)。
并不是我说的严重,事实就是如此。我们都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一日复一日,嘴上喊着要追求幸福,行动所做的截然相反。(嘴上喊着要觉醒成长,而行为上却总在逃避当下的反观。)
另一种人是看是常常都在动。却是另一种蒙骗自己的,假勤奋。用这一系列的动作来蒙骗自己,盖住了那个最紧要的事儿。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拖延症。
拖延症并不是表示是懒癌,什么都不做,相反他可能,外表很勤奋,常常在做事。然而所做的是无关紧要的事,而那个正需要他去做的,紧要的事他却常常拖着不做。
举个小例子。比如某人,他每天花个把时间整理房间,每个角落整的干干净净,可是他可能就是不愿意去整理他一直拖着的仓库,整理了就可以出租了,可是他宁愿让垃圾堆满仓库,堆了十年,也不愿去动一下。他可能很勤奋的,忙前忙后,可是需要他检查的线路问题,就是不愿意去检查。或者每次上火车,他都是拖延到最后一分钟才赶过去,然后每次都是急得焦头烂额。而他前面都在忙着无关紧要的事。(以此为例来述人生。)这些只是生活中很小的缩影。把它再放大,扩展到我们整个人生来看,其实我们大部分都是在忙碌着无关紧要的事。那真正需要我们去做的,常常被我们放在“仓库”里(把珍珠遗忘在角落里)。我们把各样的“困难”打包,放在角落里,暂且不管,转头奔向其他看似更容易的事。
那些直挠我们痛处的,常会被我们踢得远远的。如果下次还能记得回来也是好的,然而我们就像射线一样,射出去就没有回头,继而在外面不断的重复习性,习惯性的动作一一转圈圈。
所以我们必须要去真做。带动团体一起真做。一个人吃饱饭能让房间内其他饿着的人都饱肚子吗?不能!这种东西无法代替。只能自己亲身体会,亲身验证,亲身去“做”,这才是真正的“做自己”!如此一个团体,行动起来就犹如一个人一样。这样的团体将无往而不利。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他们。
把“做”与“zuo”区分后,我们再来尝试分享下什么是“自己”?
我们常常所说的做自己,其实只是反复在做旧有的自己,经验的重复。那个自己只是头脑里的投射图片。这些并不是真正的自己。
如何区分是否是真正的在“做自己”,且看他是否是从“心”而发,还是从“脑”而发。
可能又会有人问,那么如何区分是从心而发还是从脑而发呢?
观察自己的感觉。是感到爱还是恐惧?
恐惧来自脑(一切让你感觉紧闭心门的感觉),
爱就来自心(一切让你感觉敞开心门的感觉)。
(注:以上这些都是,让大家拿来区分自己的感觉的,而不是拿来区分他人的。)
当你感受到爱,你就可以持续在里面感受一下。当你感受到恐惧,你就意识到这是大脑在重播记忆,你可以当下选择,不去与这个恐惧认同。如此慢慢的,或许你就可以不断的区分,以及接近什么是“真正的自己”。
这里先粗浅的分享一下“己”,日后对于其会有更深入的探讨。(也欢迎大家,在后台留言交流。)
好,那们现在再来探讨下“异己”。
当我们说“异己”的时候。是不是无意识的就做了一个分别?异即是“非”。好似画了一个圈,圈里是己,圈外是非己。又好似一条河的两岸,这岸是“己”,那岸是“异”己。
举例说一下生活中的"异己"。小到“异物”(非正常细胞组织),中到异性(不同的性别),大到异教(不同的宗教)。它们之间似乎常常演绎着不同的“战斗”故事。
身体层面各种切除手术激光化疗,整形整容整蛊。
心理层面各种一哭二闹三上吊,自残自责自纠。
信仰层面,各种摧残打击,逼迫斗争,上刑焚烧。暂不说不同宗教之间,就连同一种宗教不同的宗派之间,此种残忍,已不忍直视。小到互相猜忌怀疑指责,大到就是上述,非至你于死地不可,光荣“殉道”。。。
己与异己之间似乎存在一个深深的沟,将其分开。所以延伸出这么多的心理疗法,要来疗愈这两者之间的鸿沟。我想我们常说的沟通,即是跨越己与异己之间的沟,所进行的连通。(这是一步微光的使命一一连通)那么如何连通这个“沟”呢?即如何达到“归同”"呢?唯有“了异”。
了异即了悟“异”己。
此刻,一步想要做的是,绕过所有的心理疗法,对你的心底,提出一个灵魂的质问。(请你全然投入接下来的部分)
请问真的有一个“异己”的存在吗?!
如果它真的存在。(异己即不同于你的。)
那么不同于你的存在(异己),岂不更是证明了你的存在(己)?!(异己更明己)
如果它不存在。
没有异己,何来己?己即单单存在,又何来异己? (即没有异己,那么就只有一己)
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送给大家一幅图,作为睡前的一份礼物。欢迎继续关注下一篇《无同无异》。(如果您在此走过,请留下您的足迹哟,让一步知道。晚安,大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3032627/b32df4c691cbe19a.jpg)
(点赞留言赞赏,每一微小的动作都是支持。如果你觉得有启发,请让更多人收获这份启发~我在后台等你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