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信教,是人类克服对死亡恐惧的最好良药

信教,是人类克服对死亡恐惧的最好良药

作者: 谭元奎 | 来源:发表于2018-01-17 11:13 被阅读610次

    活了四十来岁,我目睹亲友离世的场面有过三次。

    第一次是姥爷过世,那时我才六岁。姥爷尚未断气,床前已站满了他的一班儿女们。虽然大家都极力地克制情绪,但低低的抽泣声仍不时地从某个人的鼻腔里传出来。等到姥爷咽上最后一口气,屋子里顿时哀嚎一片,母亲更是哭倒在地。然而这样的悲壮场面对我来说却无关痛痒。我不仅没哭,反而还自得其乐地像猴子一样倒挂在屋角的木梯上荡来荡去。后来被父亲一把揪下,抽了两巴掌。

    第二次是我的爷爷离世,那时我已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了。爷爷离世前很平静,也许是器质性的病变已让他的神经系统趋于麻木。他脸上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他甚至还一脸笑意地求我,"有酒吗?我只喝一口!"当我噙着泪把一小杯白酒递到老人家的嘴边,他几乎是一饮而尽(老人一生嗜酒)。然后他就甜甜地睡了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第三次是我移民到了野三关后,我目睹了邻居谭支华大哥的去世。支华哥死时才五十多岁。伟岸的身躯已被肺癌折磨得像一根枯竹竿。但他的求生欲望却相当强烈,除了入院正规治疗,他还每天催促孩子们从天南海北给他采购各种偏方。支华大哥病危时,我在现场。当时能听见他断断续续的气息声,干瘪的胸部已很难见到有隆起的迹象,从他那扭曲的脸形看得出来他相当痛苦。为了救急,儿女们迅速找来氧气袋给他补氧。当时,支华哥嫌儿女们给他供氧太慢,他竟然抬起右臂帮忙挤压氧气袋。但几分钟过后,他的手臂慢慢变软以至于垂了下去。最后,他脑袋轻轻一歪,属于他的世界,就这样静止了。

    同样是经历死的场面,但心境却不相同。姥爷去世时,我年幼无知,甚至不懂死亡的定义。爷爷去世时,我已成年,而且老人家已是八十四高龄,虽有病疴,但已是树老根枯,归天亦属正常。唯独支华哥的死让我感触颇多。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已为人父,对社会及自然科学已有了自己的思维和见解。对于生命我也有了更多的领悟。另一方面是因为支华哥那强烈的求生欲望一度让我难以释怀。

    可以肯定地说,志华大哥在咽气之前他还没有向死神屈服,在他的潜意识里,只要用药得当,他的病是完全可以康复的。是啊!他太想活下去了。五十多岁的年纪,仍属壮年的范畴。而且那时谭家村刚拟定为巴东经济开发区,未来的蓝图让人心驰神往。

    再说,在广州闯荡的独子,生意已从低谷走向蓬勃,媳妇也快要进门了,据说已有孕在身……这一切,对于支华大哥来说,都意味着心怡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然而,死神并没有同情他,依然是拽着他奔向了一个没有阳光、没有花草的冰冷世界。那怕他有无数个活下去的理由。

    与支华哥有相似命运的是我的一位叔父,二人年龄相仿。同样是癌,但叔父的病灶是在食管上。这种病到了晚期,就是水米不进,只能生生地等着饿死。叔父在离世的前两个月,心情仍十分乐观。在服用处方药无效的情况下他开始尝试使用各种民间偏方,比如蟾蜍皮,土豆汁,芨芨草等等等等。叔父说,现在医术发达,连骨髓、心脏都可以换,癌细胞就找不出相克的药物来?这怎么可能呢!

    当叔父最后去武汉同济医院检查时,医生把癌细胞扩散的光片让他看,并告诉他放弃治疗时。我们不知道叔父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反正,叔父自武汉回来后,性情一反常态,动不动就大发脾气,没人敢跟他说话。这样过了一段时期,他又开始变得沉郁起来,三天不说两句话,经常见他半躺在沙发上两眼发直,几小时地保持一个姿势,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其实那时候他已进入癌症晚期,连水都喝不下去了。

    叔父离世时我不在现场。听堂弟说,叔父断气时,由于虚弱所致,他已没有挣扎的力气也看不出有任何痛苦的表象。他只是嘴巴张开,像缺氧的鱼儿一样翕动了几下。也许,他还想表达一点什么。不过,叔父在去世的头天晚上意识并不模糊,他甚至还说过一句让人啼笑皆非的话。他说:癌细胞也是一种生物,它也要吃东西。我现在几个月没进食了,瘦成了皮包骨,身上也没什么营养了,只要这么拖下去,癌细胞迟早也会饿死。癌细胞一死,我就挺过去了……这一切足以说明,叔父在临死之际仍然怀抱着生存下去的最后一丝念想。

    如果说正值壮年的叔父及支华哥的死还沾满悲剧的色彩,那么亡于暮年的爷爷是否对死亡表示坦然接受呢?其实也不,爷爷在死之前曾对我说:"你还没结婚,可怜孙媳妇我是见不着了,抱玄孙就更别想了!“言讫,爷爷就泪流满面。

    当然,这也许是爷爷挂念后辈的真实想法,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也是他想活下来的最好托辞。我相信,就算老人家能再活四十年,他也未必愿意离开这个长满鲜花绿草的世界。

    常言道,蝼蚁尚且贪生,叫花子怕过奈何桥。那么对于生活优裕的现代人来说,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则更为强烈。毕竟,死亡与睡眠不可并论,睡觉醒来后生命依然鲜活,而死亡则是长眠不醒,甚至是皮肉腐乱,化为一堆白骨。自古人生谁无死,就算我们知道这是自然规律,但当死神突然降临,我们的心理防线也会瞬间坍塌。

    既然死亡是一件让人恐怖的事情,那么,在这个世上,有不有人能做到从容面对或者是向往死亡呢?

    答案是有。那就是宗教信徒。这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各大门派的信徒们,因为这些教派奉行的宗旨就是实现每一个信徒从生到死的终极关怀。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心理。

    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有佛教虽然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差异,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说每个人都是有灵魂的,即或肉体已经腐乱,但灵魂能从肉体中抽离出来,并且永存于自然界。不过,三者在对待死亡归宿方面却有不同的理想方式。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宣扬说:凡间的人只要一心向善,死后就能进入天堂。成为上帝耶稣或真主安拉的快乐天使。而佛教宣扬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凡间的人都会转世轮回,有德者能投生于富贵人家,而恶者转世后则会成为低等生物。

    很显然,从各大门派宣传的教义来看,它给予了人类最好的精神慰籍。它甚至还处处暗示人类:人活着就是修行,是赎罪。而死亡就是最好的归宿。至于说,灵魂这东西到底存不存在,天堂与地狱,转世投胎是否属于迷信。我们不能妄下定论,因为生命科学里还有很多密码还待人类去探索,再说宗教信仰这个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很多虔诚的信徒在濒死时产生灵魂出窍或者羽化成仙的幻觉,这在很多书籍里都有明确记载,这并不是妖言惑众。

    关于宗教信仰,我有自己的一点看法:那就是一个社会越是贫穷,人们往往追求的是物质。因为人在没有生活保障的情况下,我们崇拜金钱那是必然的,但是当社会在物质储备丰盈的情况下,人类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东西,这其中就必然包括生命的终极关怀问题。

    从历史上看,千古年来,历代帝王将相,都有一个共同嗜好一一一那就是信教。如唐朝的各代皇帝都信佛,明朝的帝王信道教,清朝的顺治皇帝和慈禧女皇更是虔诚的佛教徒。在西方,信仰基督教的大多数都是贵族家庭。在当下的中国,信仰佛教的多数分布在富饶的沿海一带,如浙江,福建,广东,香港等地。这些都说明一个现象:越是生活富足的人越是怕死,为了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人们都在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于是乎,人死之后,灵魂进入天堂或者是转世轮回便成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教,是人类克服对死亡恐惧的最好良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iy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