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善良要给对人,付出要给对人,很多人不配得到你的善良,观世音菩萨也不是每个人都渡的。”
这是我43期疗愈群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它就像一盏灯,忽然就照亮了我内心的那片黑暗。
有一段时间我是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的,尤其是不喜欢的人,我以为我是一个好人,应该对所有人都好,一视同仁。
后来在听樊登讲《论语》的时候说过:“如何评论一个人是好人?好人说他好,坏人说他坏,那么这个人就很可能是个真正为大家做事的好人。如果所有人都说他好,那么他很可能就是一个老好人。”
当时这段话提醒了我,我觉得我不用对所有人都好,要有所差别。对事情了解但还是有点昏昏沉沉的感觉。
直到看到张德芬老师开头的那句话,它就像一个棒槌一样敲醒了我:善良要给对人,很多人不配得到你的善良。
太对了,年纪越大越发现身边的人形形色色,就像孩子们手里的画笔,五颜六色,千奇百怪。而那种真的值得我们行善的人,真的要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否则会弄巧成拙。
至于那些不怀好心的人,过去我会寒暄一下,问问好,现在我觉得,当着面骂他一顿也无妨。
当然这需要智慧,需要勇气。
最近看《妇道》,里面的白羽禾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人,但是对于那些想伤害她的人,看的清清楚楚,该怼的时候怼的真过瘾,一点不窝囊。
做事的就应该这样,坦坦荡荡,好话要说,坏话也要说。如果我们真的怀着一颗平等的心的话,不会惧怕权威,更不用担心被欺负了。
写到这里我想起来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
我银行了密码忘记了,于是去柜台改密码。来到大厅,大堂经理问我什么事?我说改密码?她看了我两眼说密码怎么能忘记,里面有多少钱?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改密码为什么还问有多少钱?难道太少了不能改吗?
我很想质疑这位大堂经理,不想回答她的问题。她又问了我一遍。我怀着对银行的信任,以及对权威的恐惧,回答了她。
回答完我觉得自己有点低人一等了,我明明可以不回答这个问题的。这场“对决”我输了。
所以接下来的处理,心情一直低落,莫名其妙表现出讨好的性格来。
现在我想,为什么不怀疑她?
因为惧怕权威,我觉得她高我一等,再加上我本来有一点点讨好型人格,一切都卡在点子上了。
如果我把心放平了,腰杆挺直了,无论对方是谁,哪怕联合国秘书长,我也要理直气壮的提出疑问,这反而还会得到对方的尊重。
有些人不配得到我的善良。
写到这里我发觉“善良”和“软弱”有点像。
不,我们应该善良,但要有锋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