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不同体裁的课文,低年级以儿歌、童谣、古诗和简短的童话或故事为主,中高年级则慢慢开始接触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说、古诗词,甚至还有戏剧、等,不同的体裁,教学的目标不同,教学的策略也应随之改变。
最近听了好几节古诗教学课,对此深有感触。老师大都遵循以前的古诗教学“四步法”进行教学: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但是落实的时候往往只注重了这几个步骤的实施,既没有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缺少了对古诗这一体裁的关注,使原本富于美感的古诗失却了它的美。
众所周知,相对于其他体裁,古诗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形式美、语言美、音律美和意境美,结合这样的特征和教学要求,如何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品味、感悟,既能达成语文素养的提升目的,又能体会到古诗的独特魅力,这是语文老师在教学时需要考虑的。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把古诗的教学与其他体裁的课文的教学等同视之,不仅自己没有体到所教的古诗的这些美,更不要说带着学生去感受它的美了。
在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会把理解诗意当成重点,引导学生采用反复朗读、看注释、扩词语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个别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但是我以为,这样的做法恰恰消解了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古诗的语言非常凝练,往往几个词语就勾勒出生动的画面,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如果一个个词语地解释、理解,很容易破坏这样的凝练的美。另外,诗人写诗往往是一气呵成的,几个诗句共同创出美好的画面或丰蕴的意境、深刻的哲理,绝不是一句一句地割裂开来的,所以,即使把每一句诗的意思写下来,也往往不能形成前后连贯的语段,必须得遵循整体性原则,将整首诗的内容结合起来才能感悟到诗的意境与意蕴。
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的这些特点,朗读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丰富多样的朗读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古诗的朗朗上口、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还能基本上了解诗的意思,确有不太懂的词语,老师稍作点拨即能明白,实在不必太认真地去计较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诗的确切意思。想象画面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方法,很多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基本了解诗意后,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和已知想象画面,不仅能帮助他们感受到古诗的画面与意境美,还能帮助他们把文字与画面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再让他们描绘自己的想象画面,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诗意,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老师只有自己建立了体裁的意识,才能充分考虑所教授的课文的体裁的特点,并且以此作为依凭,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具有体裁特点的教学方案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