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川端康成《挚友》

川端康成《挚友》

作者: 劭星 | 来源:发表于2021-10-04 23:44 被阅读0次

2017年,小学馆复刻了川端康成的一批作品,今年年3月,杨伟译制,出版社编辑完成,在中国上市。9月,我买了文集中的一本《挚友》。

几年前读川端康成,《雪国》《伊豆的舞女》等作品,写当时日本人文风貌,无不蒙上“暮紫“这种色彩。所谓“暮紫”——川端康成文学世界中的基色,我理解为于毁灭(或大或小的摧毁、苦事)之中予以人们新的希望。人们称之为唯美文学,治愈文学,在当时日本,应为救赎文学。 

同为战后文字,新感觉派、无赖派都努力拉扯着日本人的精神不要坠入深渊中去。看今天日本这几代人,只能说前者努力过了,有时代意义。这点不及近代民国文学,形制、艺术手法有效仿日本的,但精神上更为彻底果决——我们叫革命,传了世,至今很多人受用。

讲《挚友》。

两女生,惠美、霞美,形貌酷似,性格相反,境遇不同,成为朋友,深入了解,生发矛盾,中有“恶人”间入,后知“恶人”苦衷,皆坦诚,为救赎。

川瑞康成对其中对人物性情的工笔可谓发于细微,从感知处还原生活情境,展现大家手法。与其以成人为主体的小说不同的是,《挚友》的文字间,满是鲜活的稚气却又间含着成人的理性,所以,读者能清晰感知到这些最朴实的生活中,蕴藉着温情、爱意,从而带来心灵上的抚慰,这也是新感觉派文学的典范。

书中展现着一个道理:距离产主美。近了,生发矛盾:好的不好的全部揭露出来;远了,关系冷淡,可能无从交集。可他笔下又让少女们全然坦白出来!一切明了。不去管曾经的不堪,一切有了美好的希望,成了挚友。这是成长。

川端康成写“乙女”(おとめ,处子,这里是指洁净无染的少女),实为写自己。历经毁灭,毁灭中抗争,抗争中救赎,正如他幼年的生活。这位大师的笔下太温柔了,给任何一个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读者,以宽容和慰藉。他愿他的读者,都享有这份心境。

川端康成的文学主张:“在不是依靠理论,而是依靠直观的精神来捕捉物象中间,正好蕴藉有闪烁着生命光辉的,纯粹的,率直而无暇的东西。”

于是,在他的少男少女文学的延长线上,《雪国》《伊豆的舞女》等作品,都闪耀出诚挚纯洁的人性之光。

相关文章

  • 川端康成《挚友》

    2017年,小学馆复刻了川端康成的一批作品,今年年3月,杨伟译制,出版社编辑完成,在中国上市。9月,我买了文集中的...

  • 《名人》:川端康成如果委身棋道,或许就有所开悟

    虽然川端康成与秀哉名人、吴清源算不上挚友,但也绝不是一面之缘这么简单。极少写人物传记的川端康成专门有一部写棋道名宿...

  • 我的挚友是“小三儿”

    上次进书店,买了川端康成的《挚友》,一直没来得及看,今天把它放在办公桌上,列入下一段时间的书单。看到书的封面,也突...

  • 川端康成

    2017年7月10日 我在网易云音乐《伊豆的舞女》评论区留了一句言。 上面写道,《伊豆的舞女》是我最早钟情于川端康...

  •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是大阪人,东大毕业,在伊豆写《伊豆舞女》,在上野写《浅草红团》,写《雪国》后迁居镰仓。62岁写《古都》,移...

  • 川端康成

    说道美与伦理道德,不得不提的日本作家就是川端康成了,作为唯美主义的泰斗级作家的川端康成曾说过“为了写出极美的文章,...

  • 川端康成

    无招胜有招 展现日本的文化

  • 川端康成

    01.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是机缘。 02.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 03.即使和幽灵同处地狱也能心安理得;随便...

  •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曾写下: 什么时候你能跟一个老人安安静静的呆一个下午 然后 饶有兴趣的听他讲完他这精彩或又不精彩的人生...

  • 川端康成

    自杀而无遗书 是最好不过的了 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川端康成《挚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jw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