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题是介绍一位罗马哲学家,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106-43 B.C.),要谈的是入世精神的典型,西塞罗所处的年代是公元前106年到公元前43年。公元前146年,在军事上,罗马征服了希腊,但在文化上,希腊反而对罗马产生广泛的影响。那么是谁把希腊哲学自然而充分地介绍给罗马人的呢?就是西塞罗,这一集要介绍以下三点:
第一点,西赛罗寻找人生之路。
第二点,他的哲学立场是折衷主义。
第三点,他对后代的影响。
本期重点1:西赛罗寻找人生之路
西塞罗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到过雅典附近的德尔斐神殿,去问一个问题:“我怎么样才可以获得最大的名声?”他喜欢出名,他得到了什么答案呢?神的回答是:“你要以你自己的本性,而不要以舆论作为生活的指南。”换句话说,神提醒西塞罗,你要得到最大的名声,一定要怎么样呢?顺着自己本性的优势和特色加以锤炼发展就可以了,不要整天注意别人对你的评论如何。
西赛罗确实做到了,他年轻的时候广泛学习各种哲学,后来知道希腊人在演讲术方面成就非凡,他就向一位希腊当时著名的学者学习演讲术。这位学者不懂拉丁文,因为罗马时代的主要语言是拉丁文,他就要求西塞罗用希腊文来讲,西塞罗也真有本事,他就用希腊文做了一篇演讲。周围的听众一致的赞美,这位学者不发一语,隔了几分钟之后才说:“西塞罗,我佩服你、赞美你,但是我怜悯希腊,因为演讲与口才是希腊仅存的光荣,这些光荣现在却由你来转移到罗马名下了。”
西塞罗的演讲术在当时是第一流的,据说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102-44 B.C.)听到他的演讲也感动得全身颤抖。你听到恺撒这个名字就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时代了,罗马帝国正在成立的过程中。罗马帝国是正式建立在公元前31年,这个时候西塞罗已经过世了,但是西塞罗的一生不能脱离罗马的政治环境。
有关西塞罗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我们简单说明一下。西塞罗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从政,但在这之前他一直在研习哲学,而到晚年的时候,他又回到哲学的怀抱。说到西塞罗的从政,那可是让人刮目相看的,我们提出几个人名,你参考一下就知道了。在罗马帝国建立之前,有所谓的“前三雄”“后三雄”。“前三雄”是庞培(Gnaeus Pompey,106-48 B.C.)、恺撒、克拉苏(Marcus Licinius Crassus,约115-53 B.C.),“后三雄”是安东尼(Mark Antony,约83-30 B.C.)、屋大维(Gaius Octavius Augustus,63-14 B.C.)、雷必达(Marcus Aemilius Ray Lepidus,约89-13 B.C.)。西塞罗是处在前三雄这个阶段,有三位重要的拥有财富、权力或军队的人物,可惜西塞罗支持的是庞培,而最后恺撒赢了,所以后来西塞罗的下场并不好。
西塞罗曾经在公元前66年获选为首席执政官,他也为此被推为国家之父。你很难想象,一个学者、一个哲学家、一个重要的修辞学家、辩论家能达到这么高的政治地位,但后来在政治斗争里面,他被放逐流亡在外。他流亡在外的时候,罗马的元老院为他穿起丧服,并且在没有通过他回国之前不敢讨论任何议案。这可以看得出来,他受到当时社会上普遍的敬重。
本期重点2:西塞罗的哲学立场是折衷主义
所谓的“折衷主义”就有点像中国古代的杂家,把各家各派好的思想接收过来,但是本身并没有什么原创性。以西塞罗来说,他在许多地方都说明自己是学习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他甚至对柏拉图的《对话录》如此推崇,他说:“如果爱神丘比特可以写作的话,他写出来的作品应该就像柏拉图所写的一样。”
事实上,西塞罗对于古代每一个学派都有一定的研究,但他没有办法建构自己的思想。他的哲学有一个特色,因为他同时是一位政治家,所以他的折衷主义缺乏原创性,他也承认自己的作品是复制品,但是他可以把希腊的思想非常技巧地,也非常完善地介绍给罗马人。接着我们就要看看,他的哲学有什么特色呢?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三点:
1、他的哲学可以称为标准的哲普作品,也就是把哲学普及,让一般人听得懂。我在年轻的时候学习哲学,阅读方东美先生的书,看到他在一本书的开头,特别引用一段西塞罗的话鼓励我们好好学哲学。西塞罗说:“哲学,人生的导师,至善的良友,罪恶的劲敌,如果没有你,人生又值得什么!” 把哲学当作人生的导师,当作善的朋友、恶的敌人,那么人生当然要设法行善避恶。有了哲学的指导跟陪伴之后,人生就有明确的方向,人也可以展现他特有的价值了,这是第一个方面。
2、他的思想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高档的心灵鸡汤。他认为人需要有道德意识,这是天生所有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天生就有一些内在的道德观念,这种观念一方面出于人性,另一方面也由普遍的公意所决定。所谓的公意就是大家的意见,等于是我现在的这个道德一方面有人性的依据(可惜他对人性没有充分的说明),另一方面也表现在社会上、法律、风俗习惯里面。他的想法对很多人来说,当然是乐于接受的。他所谓的伦理学,就是要说明一个人有德行就可以获得幸福,但他对于外在的资产也不排斥,这个说法有点接近亚里士多德的漫步学派。西塞罗也强调,智者应该免于情绪与欲望的困扰,像这些都是希腊哲学家发展出来的观点。
3、他对民间宗教的态度。他认为民间宗教太混淆了,需要加以净化,也就是使它变得更为纯净,所以他要去除粗劣的迷信以及有关神明各种恶行的描述。他保留两点:第一点,神明是眷顾人的;第二点,人的灵魂是不死的。掌握这两点的话,宗教就会与一般人的生活需求结合起来,也可以慢慢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4、他还强调“人类之爱”的理想。他这一点显然已经受到斯多亚学派的启发,但他还是要引述柏拉图的一封书信,他说:“柏拉图说,理性鼓励人们扩大心胸,从亲友之爱推展形成社会之情,要与同胞结合,再与人类结合。理性提醒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自己,同时也要为国家、为人类,所以留给自己一小部分资产就够了。”这就是他从柏拉图得到的启发。这种从理性出发推广为人类主义的思想,很显然与斯多亚学派的观点是合拍的。从这点可以看得出来,西塞罗确实是有折衷主义的特色。
本期重点3:西塞罗对后世影响
西塞罗真正的影响力出现在什么时候?从文艺复兴之后,高潮是在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学者大力推崇西塞罗,像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主编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说:“西塞罗确实是罗马哲学家第一人。”
《法意》(论法的精神)的作者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说:“西塞罗是罗马人之中能把哲学从学者手中抽离出来,并解决其外语障碍的第一人。”也就是把希腊文顺利转换成拉丁文。
英国哲学家休谟(Hume,1711-1776)甚至说:“西塞罗的声望现在如日中天,而亚里士多德反而全面式微了。”
另外一位启蒙运动的大家伏尔泰(Voltaire,1697-1778)写了一个剧本,叫做《拯救罗马》,还自己上台扮演西塞罗。他演完之后,观众公认他简直把西塞罗演活了。
而《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这位历史学家读遍了西塞罗的书信与演说集,最后说:“我从其中感受到语言之美,呼吸到一种精神的自由,从他的训示中体会到公共意识与个人意识的分野。”这是西塞罗对近代以来产生的影响。
本期收获
1、这一讲只是要说明哲学已经从希腊时代进入到希腊化时代,然后到了罗马时代。讲到期间的重要人物西塞罗,下一集还将介绍西塞罗重要的代表作《论义务》。
2、西塞罗是典型的罗马哲学家,他的思想属于折衷主义,也就是把他认为最好的哲学思想、最适合大众的哲学思想整合起来,但他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也缺乏原创的见解。
3、西塞罗年轻的时候学过演讲术,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他大多数时间花在从政上,对罗马的百姓有一定的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