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紧锣密鼓的训练,像是重新回到学校,上了考前冲刺班。可是我们将要面对的“考试”究竟是什么呢?训练营里每个学员的答案可能都不太一样。有的人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有的人想精进读书效率,有的人想下笔如有神,更多的人想把读书变现……
我们当初报名训练营的初衷不一而足,但相信最终结果大家的意见是比较统一的——通过这个训练营,我们不仅得到了最初想要的答案,还得到了更多不曾设想的好方法、好习惯、好思维方式。
这个训练营与其他网课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其他大部分课,可能上了就上了,学完了还是别人的课,别人的训练;而帅小冰读书变现训练营,能真正变成“我的训练”“我的营”,让每个用心的学员,都能从中提升自己,挖掘自己,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样的区别,源于老师课程设计之初的“使命感”,也源于课程内容的真材实料,更源于学哥学姐的督促、帮助和同侪的相互鼓励。
小冰老师一直在强调“积微者速成”,强调“高频回顾”,那么在最后一次大作业里,我再次从自己消化理解的角度来复盘这30天的课程——
第一部分
阅读——速度与效率齐飞
我们从小就知道“知识就是力量”,甚至以为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但现实的情况却是,高学历高知分子,往往“混”得不如那些没上高中大学的小伙伴们。我们一度怀疑,知识究竟在哪个方向改变了人的命运。我们不死心,我们还想继续读书,但是读书的方向,方法,我们都用对了吗?
直到参加帅小冰读书变现训练营,我们才窥见了好的阅读方法。
首先是提高阅读速度:从“硬核眼球科学训练法”起步,把影响阅读速度的声音“关掉”,再用手眼协调和减少眼睛聚焦,以及寻找关键词这些科学方法切实提升阅读速度。
第二是“用苹果阅读法,一小时解锁一本书”,用提出一个好问题的方式,暂时放弃“鸭梨、西瓜、橘子”等,只摘苹果,获得一本书一个主线的有效价值,再进行复述,吃透。这样的阅读,是花五个小时把一本书读五遍,比花五个小时把书读一遍效果好很多。
第三是卡片阅读法,把纳博科夫的“卡片法”先用于输入,再用于输出。这个卡片阅读法是本训练营的重头戏,贯穿始终。正所谓“积微者速成”,而人=信息+模式,要想会写,必须先会读,而这个“会”,不单单是读了,甚至是读懂了,更应该是有思考,有积累。卡片阅读分为“我见”和“我思”,这与我们之前所谓的“摘抄”是很不同的。一方面,我们的摘抄很随机,时有时无,另一方面,我们的摘抄很机械,没有思考。但是卡片阅读既要求规模性(起码50-100张),又要求思考性,这种大量的信息输入和消化吸收模式的改变,才是真正改变一个人的旋钮。
第四是主题阅读法,也就是把倍速阅读法+苹果阅读法+卡片阅读法结合,可以对一个系列的多本书进行“摘苹果”的操作。这样的操作,可以让我们在系统学习一门知识时,更有的放矢,顺藤摸瓜,不用一本一本死啃,啃完却没有头绪,毫无章法。
第五是终极必杀技“费曼读书法”。可以说,前面的四个方法解决了“速度和效率”问题,而费曼读书法解决的就是深度问题。为什么我们貌似读了很多书却没有变成一个“一肚子墨水”的人?我们泛泛的读书真的是读书吗?(当然,小冰老师在选书课中,强调过经典、古典的意义,也推荐过《知中》等杂志,还有阅读本中的21篇美文,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泛泛而读”,因为我们从小对古典文学、经典名著的阅读,以及平时阅读杂志,这种日积月累、耳濡目染都还算有有效果的,但是,想要精进的话,这些就远远不够。)费曼读书法是帮我们啃硬骨头的大法器,当我们想要学有深度时,这就是最简单却最有效的方法。
当速度、效率、深度三者都具备时,我们的读书就真的能发挥效用了。再回到培根说的是“知识就是力量”,能帮我们回答知识究竟为什么是力量,是怎样的力量,怎样才能发挥力量这些问题的,正是培根这句话的后半句——“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读,会读,会用好的方法读,这才是成为一个职业读书人的大前提。
第二部分
卡片——写作的粮草大营
孟子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人几千年的智慧,几乎是可以应用于我们现代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写作也是如此。在第二部分的写作课程里,老师先给我们立初心,接着就是对写作卡片的讲解。
依然是纳博科夫卡片法,在阅读里从输入的角度讲,在写作里从输出的角度讲。“我见”+“我思”卡片积累的,一方面是顶级素材;另一方面则是思考的一个个小结晶。我们为什么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下笔?因为之前既没有大量的高频输入,又没有大量的主动思考。这两者是一篇好文章缺一不可的。
为什么说大智慧都是相通的?通过这次训练营,我真的是切实认识到输入和思考的重要性,也就是小冰老师总结的“信息+模式”。以前自学摄影,是从大量看别人拍的美图开始;前段时间报名的插画课,老师也在强调多看顶级素材的重要性。举个例子,你创作一幅插画,一左一右放两幅画参考,就是抄袭。但如果你先大量看,看五十幅、一百幅,再关掉所有的图片,自己创作,就能原创出自己的作品。这也就是乔布斯所说的“优秀者抄袭,伟大者剽窃”。
说回到写作卡片的积累,就是一个最简单,最朴实,最通用的方法,是下笔“言之有物”的终极解决方案。你的审美的高度,就是你创作高度的天花板。我们要想动笔行军,必须先囤积好大量的卡片粮草,如此不管行军至何处,都可以保证充足的供给。
第三部分
写作——模板代替套路
有了积累是有了粮草,那怎么用兵打仗排兵布阵,也是要有章有法,有路可循的。先迅速积累100张卡片,可能一下让你“思如泉涌”,但文章要怎么写得漂亮,让读者读的舒心?就还需要一点模板类的东西。这个跟一气呵成并不矛盾。好文章的一气呵成,应该还是在“胸有成竹”的前提下生成的。况且,短小文章可以一气呵成,大部头就需要有点策略了。
小冰课程讲的写作部分,就是解决了写作排兵布阵的难题。而这个课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我手写我心”,“英雄之旅”模板,“六大影响力法则”,“私密化沟通”,“写作轮盘”,“金字塔原理”……小冰老师所讲述的,都不是标题怎么起是爆款,内容怎么写是“10w+”的套路,而是真正的写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方法。
老师一直立于“道”,所以“术”的部分都属于迎刃而解。就像“写作轮盘”的应用,你从哪个部分先开始都行,因为你有了初心,有了文心,有了积累,从哪个部分开始,都能不跑偏。
第四部分
产品——思维模式跃迁
最后的产品部分,相信也是许多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这个部分的正向激励,不可能使每个学员都能做出自己的产品,但我相信,这个部分真的可以挖掘出自己最好的部分。当我们相信自己也可以做产品经理,就发生了思维模式跃迁的可能。
做产品可以分为四步,一,定义IP使命。二,梳理核心优势。三,悟道——好产品是强势文化。四,造物,选理解的,有过创造的;核心口诀:选题要很垂直,内容要很丰富。看看这四个步骤吧,就是在深挖自己的优势,或者去深度塑造自己的优势。在国庆假期的加餐课中,老师也在不断给我们复盘学姐们新上课程的思路、过程。我们这些马上毕业的学员,也都在跃跃欲试,想要去打造产品。我在10月2日加餐课后作业上,也提交了自己的“从小白到光影魔法师”的摄影课思路。
不过,这一部分老师越强调,课程听的越多,我越觉得这个事情急不得。老师、学兄学姐们想帮助我们精进,打磨出优质的产品。而我们自己的立足点,恰恰应该是一种自我深挖和完善。我记得老师说过,产品是智慧过剩的产物(原话记不清了,求指正)。那么何为过剩?就是我们自己的某一项优势,地基打得扎实再扎实,向上生长茂盛繁密,才能产出过剩的果实。
所以,一个产品的诞生,既是向外使命感的确立,更是向内求索深挖的鞭策。无论别人的产品出的速度有多快,我都不能心急。我要做的,就是既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产品经理,又明确需要多角度不断完善这个产品。当一个产品出炉,就是我自己的一次质的飞跃和成长。
最后,感谢小冰老师,感谢各位班委,感谢同侪,感谢课程后链接我的群主和小组成员们。很庆幸能成为这个训练营的一员。让所有的课程都内化为我的一部分,让我在“我的营”里,加速磨炼,破壳而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