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章例话》之《背影》

《文章例话》之《背影》

作者: 有智慧的投资女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1-26 08:50 被阅读0次

文章例话是叶老教我们拆解好文章的书。第一篇是《背影》的拆解。

一篇文章,要先逐一明白生字和难语。明白的方法:一是凭自己的经验,一是查词典,一是请问别人。词划分清楚了,还要能够辨明哪些是最主要的词。明白了生字和难语,辨明了哪些是最主要的词,才能明白文章的意思。

我们看文章,要明白作者的主旨,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点零零啐啐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读。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好文章。好在哪里?这篇文章把父亲的背影作为主脑。父亲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常看见的,现在写的却是使作者感动那一个背景。文章把父亲的背影作为叙述的主脑,从其间传出父亲爱惜儿子的一段深情。

一篇好的文章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仿佛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但却不知如何表达出来的情感。

既然是叙事文,如何传递出情感呢?往往是在叙事动作的描写。叙述一个人的动作当然先得看清楚他的动作。看清楚了,还得用最适当的话写出来,才能使读者宛如看见这些动作一样。

通过叶老的分解,我又看了《文心》里的一篇文章《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这也是一篇叙述文。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乐华和大文升入初一后,学习国文,预习的时候感觉比较吃力,乐华的父亲作指导作为主旨。通过三人的对话描写传达出的意思是:一篇好的文章,作者往往会通过景物的描写把自己的感想织进去。景物是外部的经验,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

当我看这篇文章题目的时候,我有点不理解,为什么起名叫“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看了《背影》后我的理解是,一般主旨直接作为题目,作者让读者顺着题目的主旨去看这篇文章。而这篇文章也通过乐华,大文和枚叔的谈话,来说明初中生在预习文章的时候会有几个难题。教育部门并没有针对于初中生的阶段编辑课本,导致初中生没有那么多经历,并不能理解课本中作者所要呈现的思想感情。这是当局教育部门的无奈。那么既然没法改变这个,我们在理解文章的时候,能懂得多少,就懂多少,从文字里去收得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至于说作者那时的心境,有时候除了作者自己觉得如此以外,并没有什么更多解释的了。

相关文章

  • 《文章例话》之《背影》

    文章例话是叶老教我们拆解好文章的书。第一篇是《背影》的拆解。 一篇文章,要先逐一明白生字和难语。明白的方法:一是凭...

  • 《文章例话》之老舍

    今天学习了老舍的《北平的洋车夫》,文章摘自《骆驼祥子》题目是叶老加的。 说来惭愧,老舍的书籍我都没怎么看过。连名家...

  • 《文章例话》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认真地学习了这本书。读完一篇写了一篇读后感。今天回看我之前写的关于本书的每一篇文章,又让我重温...

  •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  谈阅读

    《文章例话》序 这是叶圣陶先生给《文章例话》写的序,《文章例话》是《新少年》杂志中《文章展览》一栏中的文章汇编,这...

  • 《文章例话》摘抄

    1.写文章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

  • 文章例话——《痈》

    该章节选了郭沫若的《痈》,用于讲解什么是随笔,随笔的精华是什么,做随笔的意义以及如何做随笔。部分摘录如下: 1、随...

  • 《文章例话》笔记

    本书作者叶圣陶,书内篇章原载于《新少年》杂志,后编写成书,原名《文章例话》。手头这本开明出版社出版,不知为何书名改...

  • 《文章例话》序

    今天开始学习叶圣陶先生的第二本书《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 序篇相当于一篇推荐语。开篇的七个段落,叶老阐...

  • 《文章例话》后话

    4月29日,看了飞天老师写的《由一凡城的<医院陪护记>引发的写作随想》后,受叶圣陶《文章例话》影响,我干了...

  • 读《文章例话》序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叶圣陶,一位寿命很长为中国教育改革做出非常大贡献的教育家和作家,再看他的教育经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章例话》之《背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rb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