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昨天突然想到要重读《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今天伙伴就推荐了这本书,这就是“吸引力法则”吧。
既然吸引来了,就不能错过,立即读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约翰·史崔勒基和书里那个“约翰”一样,曾经非常迷茫。
他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企业工作多年。后来,他突然和妻子背起背包,踏上环球之旅,花了9个月时间走过7万英里路程。
返回美国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成《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本来是自费出版,没想到一年之内就变成畅销书,被翻译成39种语言。
这是一本富有哲理的书,值得反复去读,去思考。
现在把我今天读得感悟问题分享给你,希望你也能从中受到启迪:
书中的约翰工作不错,但他觉得自己在人生中迷失了方向:高中时为考大学而努力;上大学后为找工作而努力;工作后又把时间花在为升职上。
他不知道脚下的路通往何方。
他认为那些引导他这样走路的建议或许不错,但却不能帮他实现自我。
他感觉自己始终忙着用生活换取金钱,这笔买卖似乎不太划算。
于是,他丢下工作,给自己放了一周的假,逃离与工作相关的一切。
他就是在这种迷茫困惑的心理状态下,来到了那家“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感悟:
我们每个人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每天时间安排的满满的,而没有时间放松自己,没有时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在这里老子讲述了“有”和“无”的关系。
开凿门窗建成居室,正是因为它中间是空的,才成就了房屋的用途。
“有”提供使用之便,“无”则发挥其作用。
如果房屋都建成实心,都是“有”,而没有了“空”,那房屋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如果事事都做到极致,做到太满,生活也就不会轻松。
人生还是须留些空白。
2
当约翰给自己放了一周的假出去旅游时遇到了堵车。要么再等一个小时,要么另寻他路。在路人都抱怨中,约翰决定换条路试试。他穿过隔离带,走向了一条新的路。最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感悟:
当我们在前进的路上遇到不顺时,抱怨只能强化我们的消极思想,让我们更加烦恼。
因此,与其抱怨,不如想办法解决,另寻一条新的道路,或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3.
当约翰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后,结果迷路了。左右两边空旷一片,不知怎么走。
这时,他说道:“不管走哪条路都一样。”于是选择了其中一条道路前行。
感悟: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难免会“迷路”,不知如何选择。
每个人都会面临多次选择,从我们买一件衣服,买一种水果,买一套房子,到去哪所学校,去哪儿工作,做什么工作,找什么样的伴侣,从小事到大事都在进行选择。
在选择中,我们要学会思考,知道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是我们该放弃的。对于“舍”与“得”,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
每一次选择都是上天对你的一次考验,都是你的一次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