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提倡为他人着想的。亚圣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说一个人有能力了就要多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的思想,中国早就有,孔子孟子的这种思想其实都来自于西周,只不过两位圣人结合当时时代的现实又有所发展而已。在西周社会,这种为他人着想特别是为弱势群体着想的思想其实是那个朝代的主流思想,也是统治者着力弘扬的一种社会美德之一。这种思想在《诗经》里比比皆是。《诗经·小雅·大田》里就有这种思想。
“小雅”多是西周社会上层官吏的作品,作品基本上都是从国计民生为创作出发点,代表的是那个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很能反应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
《大田》比较长,主要描写西周天子对农事的重视。其中有这么几句直接要求人们为“寡妇”们(弱势群体)着想: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那边田里有没有成熟的庄稼,这边地里有收割过了但还没有打捆的庄稼)。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那边地里有忘记收拾的谷把,这边地里有剩在地里的禾穗,不要一一收拾地那么干净,这些都留给那些贫困无助的人们吧!)
这里的为他人着想,没有那种居高临下“嗟来之食”式的傲慢,也没有那种“广而告之”式的沽名钓誉,体现的是对被照顾之人的人格尊重:是我很粗心的没把庄稼收净,“寡妇”们靠自己的双手来帮我把庄稼收拾干净,我得感谢你们让我不受上天责罚。
中国古代视土地、庄稼为上天的恩赐,不允许人们“暴殄天物”,场光地净是农夫们的基本素养,但是,为了让寡妇们能够有尊严的生存,农夫们“故意”丢下这些农作物不去收获,而是让寡妇们觉得自己是在帮“粗心”的农夫。农夫们这种为他人着想的做法,考虑的多么周全!得一点收益,他们从道义上讲是不用感谢任何人的。
由此想到了好多,比如当今有些官员们近年关时的一些“慰问”,前有工作人员提前安排,中间有各色各样的记者们拍照录音录像还有受赠着的千恩万谢,后面还有报纸电台上面连篇累牍的宣传报道。唉,不知受赠者的心里是何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