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餐厅中,透过对面的镜子,看着别人点餐,吃饭,脑里却想着今天的稿子还没写,该写点什么呢?写作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为什么要写一篇文章?为了交作业?记录真实?改变自己?影响别人?也许对我来说,思考然后记录下来是最根本的,也是当下所能做到最好的状态。那就说说我所熟悉的事情吧。
最近又开始阅读《怎样阅读一本书》,这大概是我第3次读这本书。第2次阅读的时候做了将近2万字的笔记。这2万字带给我的是什么呢?我知道了几件关于阅读的小事情:阅读时不要再从头到尾一页一页的读了,至少在这样做之前要做一次略读;阅读可以分为4个不同的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阅读的时候,首先要知道提出一些问题。这就是上一次认真阅读带给我的所有效果。然而到底怎样略读,这4个层次又有什么作用,那些问题到底是什么,我已经全然不记得了。为什么这么认真的读书,效果却是如此的差?也许就是因为我的阅读目的不够明确,或者说我的阅读目的只是为了从书中获得信息、资讯。带着这样的目的,即便是做再多的记录,也不过是把知识从书中搬到了笔记本上,对于改变我们的思想或行为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它产生的效能,在我看来,对于达到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个目的简直是可忽略不计的。
那带着怎样的目的去读书,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知识改变命运。在书里作者把读书的目的分成了三类:为了消遣阅读,为了获得信息阅读,为了增进理解力阅读。消遣自不必多说,就是为了打发时间,对我们来说,本身就不带有任何成长性的目的。为了获得信息,就像我之前所有的读书一样,做的只是信息的搬运,而增进理解力是作者认为最深刻,最能产生改变力量的读书目的。
我记得自己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理解力的文章,最近对于这个词语又有了一些新的体悟,所以用在读书方面,我想还是可以再把它拿出来说一下。
从表现结果上看,理解力也是分了三个层次的:最初级的理解力就是理解是什么的问题。是什么的问题,不用多说,就是我们的五官和意识直接感知到的东西。在阅读方面是什么包括了我们在书中阅读到的概念,方法,定理等等直接呈现的知识。比如读一本实用性的书,就像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最初级的理解就是要能够明白作者在书中表达的精读的方法(这是一个有关于How的呈现);读一本小说至少要能够理解作者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读一本论述性的著作,最起码要找到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断。这就是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对应作者书中对于阅读层次的划分,这个层次的理解力水平其实就是基础阅读需要达到的。
再上一层,就是理解为什么的问题(why)。在这个层次上,如果我们看到了一个方法,就必须要向自己提问,这个方法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为什么有效,为什么成立?它的应用范围是什么?在哪些情况下是无效的?这个方法的本质是什么?比如作者把阅读分为了4个层次。他为什么要这样来分层,他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分成5个,7个或者是3个?我自己对这个问题想了很久,然后得出了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答案,那就是这个分层符合我们学习,做事的规律。书中作者把阅读的层次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从逻辑上来说,基础阅读就是识字,能回答基本的是什么问题?这对我们做任何事情来说都是一样的,必须首先对事情本身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检视阅读,就是从文章的总体框架上去理解这篇文章的构架以及重点主题。我们做事情同样也是有了,基本认识之后会从一个大的框架上去着手,定战略,做目标等等。分析阅读,就是对重点部分仔细琢磨研究,已达到真正的掌握。有了大的框架,确定了重点环节和目标之后,我们接下来是不是就要补充细节,充实血肉?主题阅读,就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维度的考量,是对同一个主题多元化的思考,在构建起关于这个主题的真实,而不是单一片面的理解。那我们做完一件事情,是不是也要考虑它跟别的事情有什么样的关联?在不同的维度上,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整个阅读层次的划分其实非常符合我们做事情或者是思考问题的一般步骤和规律。
这个理解力的层次对应书中的是分析阅读。通过分析阅读,我们能够真正的理解作者写出这些文字背后的思考,基本跟作者的理解力能够达到同一层次了。
理解力的最高层次用我自己的话来表达,就是知识的迁移,用查理芒格的话来说就是跨学科的多元思维模型。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一个关于具体领域,具体问题的知识抽象成为可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模型知识。
比如刚才关于阅读4个层次的划分,说的是在读书这个领域循序渐进,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但是它背后的原理解决的不仅仅是阅读的问题,可以扩展到所有学习领域,在工作当中我们做一个规划,也可以用到这种思维。但我们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想要有所突破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对自己提出要求。所以这种思维模式解决的就是循序渐进改变的问题。 这个层次的理解力对应的就是主题阅读(当然也不是特别恰当)。它是超出了一本书的范畴的,对知识的一种综合的应用。
反过来回到书中,作者说读书的三个目的,他最希望的就是为了提高理解力而阅读。这种阅读是真正能够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同时让我们自己获得成长和改变的阅读。
那么我们应该读哪些书,才能够提高我们的理解力?在作者看来,这些能够提高我们理解力的书,它的作者至少是要比我们高杆,有资格成为我们的指导老师;另外一个判断方式就是在我们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是否感到疑惑不解,是否感到有困难?如果一本书你拿来一看,完全理解,即便是这本书所讲的知识是你从未看过的,那作者和你的理解力也只是在同一个水平的,你从这本书里边只能获得大量的信息,而无法提升你的理解力。相反,如果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自己看不懂,明显感觉到有很多问题(这里排除那些写的很烂的,毫无逻辑的书,也会让人产生疑惑,也会让人看不懂),这种树就是能够提升自己理解力水平的。
当你把这种类型的书从不懂到变得懂,从懂一点到完全理解它的全部,你的理解力水平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可是怎么样我们才能把一本书从不懂到懂,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我们能不能做到呢?作者说,你一定能!任何人都有能力运用自己的心智力量把一本书从不懂读到懂,而这个由不懂到懂的这个过程就是阅读的艺术。具体怎么做?我非常喜欢英文原版书里边的那句话“Without External help of any sort,You go to work on the book。With nothing but the power of your own
mind,operate on the symbols before you”。
不借助任何外力的帮助,不停的反复的思考琢磨完毕书中的词语。然后你会由不懂到懂。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用的是自己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分析力,反思力等,我们应用的是自己的心智力量,而不是外力的帮助,所以我们能够获得真正的成长。
作者在书中还讲了另外两个问题:关于阅读的主动性以及阅读速度与理解力之间的关系。因为今天的文章已经很长了,所以这两个问题会放到下一篇文章来详细说明。
这就是我第3次阅读这本书的第1章到第5章(除了第4章部分关于检视阅读的内容)所获得的理解。这次阅读和以往所不同的地方有两个:以前只是做知识的搬运工,把知识从书中搬到了笔记上,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次是把知识搬到了大脑里。我所能讲的都是我所能背诵的。以前做笔记是按章节顺序,所以呈现出来的文章也是按章节顺序。这次是由我主导,我创造出了一篇文章,把书中的观点知识放到了合适的地方。
费曼曾经说过一句话,凡我不能创造的,就是我不能理解。我努力的和作者去共创一本属于我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