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保定,只要没啥事儿,我都会在晚上吃过饭之后,出去溜达,大概一个小时,快走健身。
刚开始是听书,听相声,或者干脆啥也不听,就看看路两边的灯光风景,或者听听这条路上人们说话,感觉也特别有意思,为此我也写过好多篇文章了。
终于,非固定的,我有了几个走路搭子,我们并没有约好时间,但是也是不约而同的,在那个时间在那个路段,走路健身。
你看,今天,A搭子就说:
今天不是教师节吗,学校放假,我家孩子就上一对一去了。
一对一的作用就两个,一个是补差,一个是拔高。
差是很差,所以补差。
拔高是本身就很高,要拔得更高。
就像小鸡和火鸡比,火鸡的优势不明显,只比小鸡大一点点。可你要是只鸵鸟呢,那家伙就厉害了,小鸡根本就不敢挑战了。
如果不是这两个需求,找一对一,就没啥意思了。
D搭子说,拔高比较好判断,本身分数很高的孩子,家长或者孩子都有清晰的判断能力和目标。
差其实是比较难判断的,这个跟认知能力有关,很多孩子学习差,除了天赋以外,更多是跟孩子自己和父母认知能力有关的,主要是父母认知不足,父母本身学历就低,见识也短浅,可能也不会觉得自己孩子差吧。
A搭子说,认知不足的父母,首先不太能知道什么算差,也不知道如何补差,更不知道如何评价补差。
所以,如果我是优秀的一对一老师,是不太会接补差的活儿的,这对老师有时候也是个煎熬。现实中做补差辅导的大多也是大学生家教,他们没能力做拔高,只能做补差。
D搭子说,很少听到拔高的一对一有纠纷和抱怨的,抱怨基本都是补差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就是家长的认知能力不足以判断差和补差的难度。
而且这种家长的功利心更强,花了钱,就希望马上看到效果。
我说,怎么现在你们的朋友圈,看不到晒娃了?
A说,中学不晒娃,确实是有不少客观原因,因为每个学校的特色更鲜明了,说多了容易暴露隐私,让老师看见了也不合适,孩子也不让晒了,家长们也没瘾了。
D说,我始终认为自己浅薄,缺乏专业素养,读的书太少。我儿子学校建议了大量读物,快一百本书,算是架构一个中学生知识体系的书,反正我在家也没事,我先读起来,这一读吧,就啥也不想干了。
一边看书,一边琢磨,这都需要去观察,分析,理解。这是个有趣的过程,是个我认为会增加人生厚度的过程,我很享受其中的乐趣。
我说,哦,原来这样啊。那以后咱们多交流交流读书心得,我也是特别喜欢读书,能跟人交流就更有意思了。
如果你愿意抽丝剥茧,把那些影响你的重大事件,以及里面每个人物的性格,动机都琢磨明白,跟书里面描述的一样,你也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你的命运,也是被一张密密织织的网给笼罩着,其实我们能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
而当你用上帝视角,看你生命中每个重要的人,并且尝试着解答他们又为什么会这样影响你的时候,又会发现他们不过是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不过是在他们的立场和认知下,利益最大化而已。
这是我最近听《明朝那些事儿》的感受。
D说,那也太好了,我家孩儿他爸有一套《明朝那些事儿》,我也看看,要不然不知道你说啥了。
一个人,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写下来可能都是洋洋洒洒一本书,一个重要的人都不能抹去,一件重要的事都不能删掉,一段重要的关系都不能省略。
溜溜哒哒,我们从老师说到学生,说到自己,说到读书。
可能每个人,都是沿着一条早已铺设好的路,一步一步地按照命运,走了下去……
我写完了,猛烈点赞,点在看,转发,你会更有才有财、更好看的!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