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整天我的整个人脑子是蒙的,没有完整的思路,回家听了一个多小时哲学100问,还是理不出任何头绪,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就让思想放空一会儿吧。
都说写作是梳理思路的过程,为何我写了这么多却没有多少长进呢?语言表达还是一如既往地磕磕绊绊,思维方式还是没有多大提升,是哪里出问题了吗?
内省的过多会不会也是一种自我消耗?如同晚清时代的政府一样闭关锁国,陷入长期的自我纠葛中,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
读哲学的初衷就是想让自己不再人云亦云,形成自己的思想,打破从小固有的,陈腐的,既定的逻辑思路,走向一条认清自我,感知自我,并能逐渐剖析自我的认知之路,却没想到越读越迷茫,这难道是到了一个瓶颈期了吗?
呵呵,“瓶颈期”,一个高频使用词汇。如今的人们不论是学习什么,学一段时间后不能立马看到效果,就将“瓶颈期”搬出来掩耳盗铃,实则是自己太急于求成,妄想一口吃个胖子罢了。
我感觉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瓶颈期”,只是不愿意为了学习付出努力的人给自己偷懒找的借口而已。
所以,慎用“瓶颈期”,想要提高就好好沉淀自己,稳稳的做好每件事,把每次日升日落都当成生命的馈赠,珍惜当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