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惑之年,寻找真我
我是一名军队自主择业干部,曾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机关上校正团职军官。转业之时,恰逢不惑之年。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我陷入了对哲学终极问题-我是谁的沉思。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用高度概括的思维,审视人的各种关系,最终发现人的一生,无非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
小时候,生长在农村,家庭条件极为贫穷,真的是有时候吃不饱饭,我努力上学的原动力就是出人头地,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经过个人的奋斗,我考上了军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军官,可以说少年的梦想得到了实现。
后来,我又陷入人际关系的困惑,参加工作后,发现书中的为人处世理论很多并不适用现实,所幸遇到了一些良师益友不时地点拨我,让我从年少轻狂变得成熟稳重。
当脱下穿了二十多年的军装,发现还是没有处理好第三个关系,也是最根本的哲学命题——我是谁?从农村到城市,从军校学员到上校正团职军官,我身上有过多个标签,荣立三等功3次,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发表论文20余篇。但总感觉没有活出真正的自我。
这个时候,再也没有人能帮助我,因为第一个关系可以靠理性(智商)解决,第二个关系可以靠感性(情商)解决,第三个关系只能靠自己探索顿悟(爱商)。经过试错体验,打破自我标签,在主观世界的破碎中反复迭代自我认知,我穿过几十年来给内心带上的枷锁,慢慢体会到了真我的存在,那就是儒学的“仁爱”,王阳明心学中的良知,佛学所谓的本自具足的“自性”,也是基督教所谓的上帝在每个人心中。
一念智,则般若至。我把爱作为人生终极信仰,也终于体会到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感觉,顿觉过去看不顺眼的人和事,皆是自我内心不圆满的外部投射。所谓的人际关系,本质上也就是个人与内在自我关系的映射。
——2,遇到善风,一拍即合
为了实践“人生即爱,爱就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我发起了攀登读书会,探索用名著伴读的方式,致力于完善青少年儿童的心智模式。虽然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普遍好评,“攀登读书”微信公众号订阅者已逾万人,但我深感独木难成林,需要寻找志同道合之人,才能把传播爱的事业发扬光大。
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爱的质量,我又攻读了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发展心理学研修博士。在这里,我第一次遇到了善风同学。
我相信这就是缘分,相信所有的遇见都是命中注定。最美的遇见,就是你正在寻找他,他也在寻找你。
看了善风的著作《发现心智模式》,我深受感动。我一直在追求极致的真善美,我特别向往内心,没有一点隐藏的感觉,特别想要和这个世界坦诚相见。在善风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当今社会极为难得的真善美。
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吕氏春秋》也认为,合作的层次由低到高就是同名、同居、同力、同义、同气。随着与善风的深入接触,我俩越发感到三观高度一致,就像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灵魂的影子。于是,我俩的合作就一拍即合,共同传播爱的事业。
—3,心中有爱,至道无难
我本科是通信专业,研究生是管理专业,在军队工作了20多年都是通信业务管理,当年的老首长和朋友们很多觉得我现在的转型跨度太大,舍弃了深耕多年的优厚资源实在可惜。
善风也是如此,放弃了外企CEO的优厚职位,成立善风心智学院,矢志让人们能够有爱会爱能爱被爱。
我和善风的前半生大相径庭,人都中年又殊途同归,看似偶然之中有其必然性。我们都忠于灵魂最深处的呼唤,看透了生命的本质就是用力去爱,循道而行。
《信心铭》开篇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当一个人心中充满了爱,自然就会放下拣择之心,远离颠倒梦想,在践行爱的道路上不断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