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菜根谭》

读《菜根谭》

作者: 英语叛逆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06:34 被阅读0次

洪应明先生说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意思就是:把绳索当锯子摩擦久了可锯断木头;水滴落在石头上时间一久就可穿透石头,同理作学问的人也要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细水汇集在一起自然能形成一道细流,瓜果成熟之后自然会脱离枝蔓而掉落,同理修行学道的人也要顺其自然才能获得正果。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悬梁刺骨”这个典故的由来。东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他年轻时十分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一个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读到晚,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的时间一久,就容易疲倦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打盹的时候,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有名的政治家。苏秦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很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也对他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因此,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就能够迫使自己清醒起来,这样就能继续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事实上,古代勤学苦练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萤囊映雪的车胤,闻鸡起舞的孙康等等。这些事迹放到今天,仍能够赢得我们的敬佩,这种孜孜不倦、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正是我们民族一直强调的品格。学习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刻苦钻研,为求学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地修成正果。

想要成就一门学问,必须得先经过一定的锤炼和打磨,想要在短时间就得到丰厚回报的人的人往往很难取得什么成就。

这就应证了《菜根谭》中的那句话:“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解读一下就是:想要磨砺自己的内心啊,就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历练,希望一下子就取得成功的人不会有太深厚的修养;做事情就应该像要拉开很重的大弓一样,轻易就发射的人不会有什么大收获。

在一个专业领域,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坚持数年,就会成为这个专业的高手,所谓“十年磨一剑”就是这个道理。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长久坚持不懈的把自己的目标贯彻下去,才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啊。

李时珍花费几十年踏遍千山万水采集分类草药,编写出的《本草纲目》至今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马克思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写出了《资本论》,成为一代必修书;康德花费了无数心血研究批评理论,最终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不可撼动的地位。所谓厚积才能薄发,不淬炼,不尽力,成功永远遥不可及,如水中探月一样,虚而不实。

当然了,研究学问也需要一定的机变,纯粹依靠死读书、死钻研自然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要依靠灵活的领悟力来了解其中的奥秘。

《菜根谭》中说的: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鸟语虫声,这是它们之间表达情感、进行交流的方式;艳丽的花朵和青翠的小草,当中都蕴含着大自然的奥妙。研究学问的人要有一定的机变的头脑和清明的心境,心胸玲珑剔透,这样的话呢,在和事物接触的时候就能够有所领悟。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包含的意思就是:一朵花虽然没有一个世界那么大,但是一朵花所涵盖的一切与一个世界所涵盖的一切是没有区别的,一片菩提叶虽然不能和整个菩提树外在的形状大小相比,但是一片菩提叶所含有的菩提智慧与一棵菩提树所具有的菩提智慧实际上是没有区别的。万物正是我们灵感的来源,观察自然就是在思索世界。

画家齐白石正是这样一个通透的人。他小时候就喜欢画画,善于观察身边的景物,花草树木、小鸟鱼虫,都尽览他的心底。由于家境贫寒,他没能够完成学业。于是他在放牛的时候,一有空闲的世间就去河边观察水中的鱼虾,把观察所得,都在画笔中体现出来。

后来他成为了一个木匠,也是一有空就去研究虾,观察虾,挤出些钱买虾,把它们养起来观察它们的行为举动,以至于他画虾的功力无人能及。

学习的境地不在于外界环境的安静与否,而在于内心是否有断绝干扰的决心,这样的话,即使身处闹市,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菜根谭》中有句话概括的很精妙: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其实表达的意思就是:超脱凡尘俗世的方法,其实就在人世间的磨练中,根本不必刻意地寻求离群索居、与世隔绝;要想完全明了智慧的功用,其实是在贡献智慧的时刻领悟到的,根本不必断绝一切欲望,让心情犹如死灰一般枯寂。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脚步不断在加快,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快了信息之间飞速的传播,世界被拉近了。着这样的大背景下,想要过上一种离群索居的隐士生活实在是不切实际。其实,无论我们如何对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都应该想到人其实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不能够离开社会而存在。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乘船时不幸触礁,船上其他人都不幸遇难,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在荒无一人的小岛上,他几番奋斗挣扎,终于有了一席容身之地。虽然他具有一定的谋生能力,但是他始终不能够脱离文明社会的影子。

桃花源中的结局也是“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其实正是在暗示陶渊明的对于这样美好世界的幻想是虚假的,不可能实现的。

既然不能出世不切实际,那么就需要我们把自己的境界提高一层,从而实现在涉世中实现出世的愿望。表面上看上去出世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安静,退一步说,也可能是对世界的逃离。

无论是因为什么而逃离,都不是我们所赞成的,无论面对怎样的处境,无论碰了多少次壁,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直面困境,而不是选择将自己“隐身”,等待着其不了了之。

事实上,做学问也正是如此,深山里不一定能做的好学问,闹市里也不一定就出不了人才,无论身处于何地,我们都应该正视内心,不为外界的是非所困扰。

前面所说的无非是求学应尽的努力以及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的要求,但要想实现涅槃般的蜕变,还需要进行另一番打磨。

劝学篇中说道:“一苦一乐相磨炼,炼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翻译过来就是:在苦难与快乐中磨练自己,这样得来的幸福往往会更加长久;保持一边怀疑一边相信的态度来研究学问,这样得来的学问往往更加具有真实度。

回想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明君良相,多多少少都有历练过的经历。说到这里,就需要提一下秦朝一位重要的皇帝庄襄王,即秦始皇之父。正因为他的铺垫,秦始皇接手后的秦国可谓万国来朝,独步天下。秦庄襄王,本名异人,秦孝文王之子二十几个儿子中的一个,因为母亲不受宠,因此他被派去赵国当作交换的人质,可谓在人身和精神上受到了双重打压。

后来秦国开始逐渐富强,并且多次挑起战争,攻打赵国,他的处境就变得愈加艰难,甚至要被处死以告慰死去的赵国战士。而异人也非池中之物,心性早已修炼的万分缜密成熟,通过结识了卫国的商人吕不韦,达成了利益上的一致,得到了其辅助。

吕不韦通过重金买通了秦孝文王的宠妃华阳夫人,将异人过继到其名下,名正言顺当上了秦国太子。在接受一系列祖父的考验后,终于成为了秦王的钦定人选,从一朝质子转变为万人膜拜的天子,这一路可谓是苦尽甘来。

人世间没有一条笔直的路,更没有久盛不败的花。在饱尝世间冷暖过后,才能有对大世界更多的体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真理的获得也是同样的道理,学者得需要有不厌其烦地精神,反反复复、细致入微地去考察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质疑中学习,反复推敲打磨,往往能对事物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虽然琐碎,但收获颇丰,也更能够比别人多一分成功的可能。

今天的劝学篇就说到这里,看来,求学之路的宽广、深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既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灵活的机变,更需要进行对灵魂的考验。更多对劝学篇的延展内容,明天将继续为大家介绍。

加入兰心大学

相关文章

  • 读书——《菜根谭》

    今日始读《菜根谭》。 摘录百度对《菜根谭》的介绍: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

  • 《菜根谭》——修身养性的好书

    妞董好佛,她常引用佛经上的语句或思想,我说我读《菜根谭》。读《菜根谭》修身养性。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

  •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2020于计划书,1-2月于《菜根谭》《曾国藩家书》读呼。如今,《菜根谭》已经读完,曾国藩意在心中开启。...

  • 2020-05-20

    性定菜根香------读《菜根谭》有感 一、精读目录,体会提纲。 《菜根谭》的目录结构比较简单,由314条八字语录...

  • 自省有时 | 退即是进 与就是得

    自省有时 | 退即是进 与就是得 自省有时 |1. 退即是进 与就是得(《菜根谭》处世学) 编者按:读《菜根谭》,...

  • 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 文:渤海居士 今晨读《菜根谭》之“贪杯失血,且忌偷安;鹤立鸡群,可谓超然”另有所思,遂写此诗...

  • 文海晨光‖万物自行其道,千年过眼云烟……

    原创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 ㈠读《菜根谭》有感…… 今晨读《菜根谭》之“贪杯失血,且忌偷安;鹤立鸡群,可谓超然”另有...

  • 从《菜根谭》到《钗头凤》,人生起落叹昏明——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

    读《菜根谭》有感…… 今晨读《菜根谭》之“贪杯失血,且忌偷安;鹤立鸡群,可谓超然”另有所思,遂写此诗,以表其感。作...

  • 自省有时 | 躁极则昏 静极则明

    自省有时 | 躁极则昏 静极则明 编者按:读《菜根谭》,品儒道佛,悟今时事 《菜根谭》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

  • 对话:真正的老师

    宁静致远:“老师,刚开始读《道德经》时,我感到心胸开阔、豁达。现在读《菜根谭》,感觉把我引入另一种境界。 《菜根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菜根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cy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