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给父母们有用的文章想法
如何把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读《30岁前的每一天》

如何把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读《30岁前的每一天》

作者: 七七追剧站 | 来源:发表于2019-02-09 08:20 被阅读127次
    《30岁前的每一天》

    关于如何读书更有效,许多成功人士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前几天在看理财达人水湄物语的《30岁前的每一天》时,看到了作者水湄物语总结的自己读书的3点心得,觉得颇有道理,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相信能给我们在读书方法方面,带来一些启示。

    一、读书要读“旧书”

    这里所说的旧书,是指读过的书,尤其是度过的好书。

    为什么要读“旧书”呢?原因有三个:

    1、省事,省了甄别好书坏书的精力

    因为“旧书”都是你已经读过的,所以对于它的好坏,你很清楚。所以就免去了费力甄别好坏的时间,很容易的就从读过的书中找出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2、省时

    要知道,一本书读第一遍的时候,一般都要两天左右,简单一点的书最少也要几个小时。但是旧书,读过的书,读第二遍的时候,因为有以前划下的重点,所以翻阅起来特别快,一般只要几十分钟,再读第三遍的话,有时候只需要10来分钟。

    别看用的时间短,但对于书中有价值的内容,却是有效的温习和巩固。

    3、由于个人经验、见识的增长,书可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局面来

    这一点相信许多人都有体会,读过的好书,过一段时间再读,往往会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那我们大家最熟悉的《红楼梦》为例,记得我小时候初读的时候,多看的是书中的爱情部分,再大一些,有了一些经历;再看,就体会到了其中人情世故、说话艺术的魅力;近几年再看,则看到的是曹雪芹不俗的构思和语言功力,真真明白了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含义。

    再举个例子,那本大家都熟悉的理财经典书籍《小狗钱钱》,小时偶读的时候,多是看里面的故事,外加了解一些基本的理财理念;但是等到参加工作了,自己开始理财了,再来看这本书,就觉得许多理财的理念,简直是理财时的实用行动指南。

    古人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是这个意思。许多内涵深刻的好书,确实值得一读再读,并且随着你个人经历。见识的增长,读书中内容的体会也会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读书要读旧书算是我读书的一大法宝了。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重新整理书橱,找出那些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再读。我的电子文件夹,就有一个子目录叫“值得再读的书。”

    二、读书要读懒书

    书海之浩瀚,仿若星辰,我们看得到的已经数不清了,看不到的,更是千千万万。

    “读书读旧书”固然是一个好办法,可是对于没读过的书,又该怎样更有效的去阅读呢?

    此刻,就一定要学会“偷懒”啦。

    具体来说,面对浩如烟海的未读之书,有以下几个方法:

    1、借时间之手,筛无用之书

    这一条具体来说,就是去读久经考验的书,也就是所谓的经典名著。

    经典著作之所以经典,一定有其过人之处,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只是等时间把一切无趣、无用、无聊职数淘汰而去。

    比如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这本书,中文版都已经到底16版了。与我最早接触的第5版相比,现在的版本理论框架和思路并无大的变化,只是每一版的案例有所不同。

    想当年,科特勒尚未名满天下的时候,顺你能知道这本书就是好书?可是只要坐等若干年,时间便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所以大家在选书的时候,也可以多看看书的印数几何、印刷第几次、第几版了。

    2、借他人之手,读自己的书

    偷懒的第二点好处,就是要借众人之力。

    当涉猎某一领域时,多看专家点评,名家推荐。虽然专家、名家推荐的不一定都是好书,但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评价的好书、好文,是值得一读的。

    也可以看看书的简介和片段,书如人一般,也是有气质的。既然从一叶可以知秋,从片言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风骨,作为是否要读这本书的依据。

    买书之前,多看前言,后记,从一篇序言里,往往可以看出文章最精彩之处,并且言简意赅,省了许多时间和气力。

    3、遇见实在读不懂的书,就一定要偷懒

    我看很多人读书,读得懂也读,读不懂也硬往下读,然后生吞活剥些原文,说与旁人,显得自己知识渊博,学问高深。

    其实不然。我认为遇到读不懂的书,很有可能是自身资质还未到此,就像没长牙的婴儿,一定要啃甘蔗,结果是不仅不能品尝本来有的甘甜,还把牙床也弄坏了。

    最糟糕的是,从此失去对此美味的兴趣。

    很多人之所以越来越少读书,大抵是因为小时候喂坏了。

    所谓此一懒,就是不要读傻书,不要读死书,要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所以回头来看,读书要读懒书,也可以说是读书要读聪明书。

    三、只有在书本上才能学到知识吗?

    读MBA的时候,有一个教授的上课特别与众不同。上课大多都是让我们做游戏,然后相互评价,就结束一堂课了,而且也没有作业。

    记得有一次,他一来就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我们散布到整个教学中心,去寻找所有设计和管理上的不合理之处。

    不到一个小时,每个小组就起码找出了六七项之多。然后让我们回来整理内容,做PPT,上台演讲。

    整个过程中,教授就一直背着手,笑嘻嘻地站在旁边看着,也不多做点评。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体验式教学”。一个半小时的授课,教授讲课时间不超过40分钟,胆量的时间是让我们组队相互“搏杀”。所有的上课内容都让学习自动自发的完成,如果拿教材看的话,同教材几乎完全不相干,可是每堂课的所有内容总会被所有的人讨论超过三天三夜。

    如果我只看教材和草考资料的话,恐怕无法这么深刻地记住这些抽象的理论,更无法理解这种“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反省”的思维过程。

    说起学到东西最多的时候,应该还有我首次创业的时候。因为初次创业,怎么设计产品、怎么做推广、怎么跟客户谈判、怎么做营销,问题一大堆。

    经验从哪里来?自己找资料,找有经验的人聊,还有就是通过自己思考,小规模地试错,然后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慢慢把产品做得更好。

    在这个阶段,“学”和“用”紧密结合,每一个知识点都经过学习、思考、实践、总结这四个步骤,然后真正内化为对自己有用的能力。

    有一个“学习金字塔”理论,把学习分为“主动式学习”和“被动式学习”两种。“被动式学习”有听讲、阅读、视听、演示。就阅读而言,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只有10%。而“主动式学习”有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讨论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是50%,实践的是75%,而“教授给他人”则高达90%。

    实践的方法,自己真正能获得的学习内容是书本阅读的7.5倍。而如果你写一篇博客,把自己学到的内容分享给别人,可能得到学习内容的90%,是书本阅读的9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把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读《30岁前的每一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da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