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英文名叫作《如何养育成功的人》(How to Raise Successful People),她三个女儿都是传奇性人物。一共就仨女儿,三个人都非常厉害。大女儿叫苏珊·沃西基,是谷歌的第16个员工,被称作“谷歌之母”。当年谷歌的两个创始人找了一个车库办公,大女儿就是那个房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家公司不错,自己应该加入。所以她成为谷歌的奠基人之一,现在是YouTube的CEO。二女儿珍妮特·沃西基是医生,在非洲从事人类学和艾滋病研究,救助了特别多非洲人。三女儿安妮创立了一家基因检测的公司,叫23andMe。她因此在2019年被评为“全球科技领导者”第10位。
要培养出成功的孩子,方法论很简单。它一共就五个方法,不需要亦步亦趋地学习。你只需要让这五个原则能够成为你们家里的原则,那你们家的孩子也一样可以活出生命力,能够变得非常愉快!五个原则,叫作“TRICK教养法”。
T、R、I、C、K这五个字母,分别代表着五个不同的东西:Trust(信任)、Respect(尊重)、Independence(独立)、Collaboration(合作)和Kindness(善意)。
各位想想看,如果我们跟孩子之间能够有信任、有尊重,我们能够让孩子独立、让他们学会合作,同时让他们内心充满了善意,那么这种孩子很难不成功。他会非常开放地对待这个世界,他会有抱负、有理想、有好奇心,并且能够跟别人合作,那成功只是早晚的事。
首先我们来学习怎么样信任。要让孩子做自己人生的首席执行官,首先要教会他们信任。怎么去培养孩子的信任能力呢?首先你要做到信任他。
最简单的,从睡觉、吃饭、购物这样的事开始做起。你要相信他可以自己睡,你要相信他半夜可能会醒过来,可能会哭两声,但是慢慢地他自己会适应。
然后,你要相信他能够自己吃饭。他自己能够安排好自己的想法,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我们不需要过度担心。有时候孩子不喜欢吃某一样东西,没关系,有一两样东西不吃,没什么了不起。就算他真的一辈子都不吃苦瓜,又怎么样呢?你到底担心什么呢?还是说你只想去塑造自己的权威,反而对孩子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没有任何尊重,也不信任。
还有购物。埃丝特喜欢给孩子安排一点钱,也不多,但是你可以决定用这点钱买什么样的东西。我过去在带着我儿子逛街的时候也会这样,就是给他一些决策权,你可以买多少东西。甚至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让他来决策,说咱们家现在买这个,你来挑,你觉得选哪个好。孩子会非常认真,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天哪,这么大的一个事,交给我来决策了。
这种就是你对他的信任。我有一次带儿子去一个大学里边逛,为了锻炼他的方向感,我说今天就跟着你走。他说我不认识路,我说你努力,你好好想想咱们从哪儿来的,然后怎么走回去。走错了没关系,我也跟着你,反正你在前面走,大不了就是咱们多走点路。然后他就很认真地在找。
其实就是要给孩子这样做主的机会,去尝试。就算你跟他绕了很远的路,走了冤枉路,这也是值得的。因为我们要的是培养一个人对自己的信任,我们要的不是不要走错路。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展示对孩子的信任,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我们讲过价值感,价值感就来自信任。
孩子骗人怎么办?这种事埃丝特见过太多了。她是老师,见过很多这样的孩子,她说这要分情况。
假如撒的谎不严重,她一般的办法是这样:把对方叫过来说,那件事情我现在知道了,你骗了我。孩子很紧张:哇,老师发现骗人了,怎么办?
普通老师喜欢上纲上线,喜欢用恐吓的方法,其实往往是无效的。
这个作者的做法特别有意思。她发现某个孩子撒了一个小谎的时候,她会板起面孔来跟他讲:你被我抓到了。那孩子很紧张,心里说怎么办。她说,办法就是你得去给我买一块饼干。(注:原书里这个孩子撒谎说去陪伴需要帮助的同学,其实却在商场里玩。所以埃丝特要求他去商场里买饼干,以此表示:我知道你做了什么,但这次我原谅你了。)重重地举起手,又轻轻地落下来,用一种幽默的方法去惩罚。然后孩子开开心心地去买盒饼干,这事解决了。没有那么严重,不需要把这个事夸大到特别大。
她说:惩罚的目的是强化信任,而非收回信任。
但是我就没见过没骗过人的人,谁没有说过一两句谎言呢?不管是善意还是无心,多多少少都会说一些谎话。
但假如发生了一个严重的情况呢?就像他们发现,有孩子背着他们喝酒、抄作业。这样的事比较严重,那怎么办呢?她会把孩子找来,跟他严肃地谈BIC。我们在《可复制的领导力》里边讲过,BIC就是:先谈事实,然后说这样的事实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最后会造成什么后果。一连串地谈下来,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是我依然还会保持对你的信任,我只是希望你能够做一些改变。
你是要让孩子知道,老师对这件事很认真,但是老师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就改变了对你本质的判断,就收回了对你的信任。
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她的大女儿苏珊就是一个非常善于信任人的人,她在硅谷门洛帕克买了个房子,然后来了两个年轻人,一个叫谢尔盖,一个叫拉里,说我们想租你的车库办公。那行,就租给他们办公了。这两个年轻人可以随便到她的客厅里边,去打开她的冰箱吃东西。后来苏珊发现,准备第二天早上吃的食物,打开一看,没了,被这两个年轻人吃了。苏珊就问他俩说这怎么回事。两个年轻人说,晚上加班实在饿得不行,打算白天给你买了补回去的。苏珊说,算了我再买个冰箱吧。然后就把冰箱送给他们,自己重新买了一个。她碰到偷拿自己家里吃的东西的人,没有定性说:小偷!不道德!她反而去理解他们:年轻人加班饿了,就是会想吃点东西。冰箱送你了,自己买东西往里边放就行了。谢尔盖和拉里这两个名字,在今天听来,我们觉得如雷贯耳,谷歌的两个创始人。但是在当年就是偷拿房东冰箱里食物的小年轻。但是苏珊能够跟他们产生非常好的信任,她能够理解这两个年轻人的处境。他们之间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这关系带来了多少财富,没法儿计算。后来她发现谷歌做的事很有意思,发展也很快,就成了谷歌的第16个员工,被称作“谷歌之母”。你想想看,这就是信任所带来的收益。
然后说到二女儿珍妮特,她是一个医生,研究艾滋病,还是跨国的志愿者,长期在南非工作。有一次,二女儿叫她妈妈到南非去旅游,顺便看看她的工作环境。妈妈对二女儿的工作是非常担心的,但去到那儿以后,看到她的女儿在当地受到尊重的那个程度,她非常感动。当地人听说大夫的妈妈来了,各自把家里边好吃的东西都送过来,因为这个大夫长期帮助他们。然后她们的车停在外头,出门发现当地人把它擦得干干净净。哇,她觉得她的女儿真了不起。而二女儿当年去的时候,一开始也遭受过很多风险。有一次就曾经被一只有狂犬病的狼狗直接咬中了臀部,但是没关系,就打了针,在那儿接着工作。就是这种对于女儿的信任,然后女儿对于南非人的信任,才能够使得二女儿成为这方面杰出的专家、教授和医生。
这是第一个模块,信任。信任这个事说起来,大家都知道很重要,说起来也很简单,操作起来的难度却很大。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使得我们特别追求安全。而这种特别希望追求安全的结果,就使我们在孩子身上不断地挑毛病,不断地给他预告风险,然后不断地告诉他说不要相信别人,也不要相信你自己。孩子不断地批评自己、反思自己,导致的结果是他既没有自信、也没有信任别人的能力。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变得越来越好的,你可以试着去相信。
然后,第二部分叫尊重。孩子不是你的复印件,如果你简单地把孩子当作你的复印件,这个孩子会长成什么样,你根本没法儿想象,你根本不可能安排清楚他将来可以去做什么。
这里边有一个特别揪心的案例。她的三女儿安妮在耶鲁大学学了生物学,你想多牛啊,耶鲁大学生物学专业毕业。毕业以后,这姑娘回到硅谷,说她的理想就是当保姆。真的就当了保姆,去帕洛阿托的大街上贴广告,说我现在在家,愿意给大家做保姆,谁家需要带孩子我就来带。这种事如果放在咱们的家庭,就炸了。怎么可能?我送你上学,花了这么大的力气,你那么优秀,怎么能够这样呢?但是这个妈妈的办法是:忍了,不说。既然我的孩子有这样的选择,想要做保姆,那我尊重她。做保姆也是一份很有尊严的工作,你就好好做吧。但是她会时不时地给安妮提供一些招聘信息,说你看,哪个地方招生物学的人。过了很长时间,有一天她女儿突然说:我打算去纽约参加一个面试。就是她妈妈曾经提供给她的招聘信息。后来这个女儿渐渐喜欢上了基因检测这件事,然后自己创业办了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成了一个科技新锐,也是一个亿万富翁。
你得对孩子有耐心,你得能够尊重!能不能给孩子一个机会,尝试一条不同的路。好多人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工作,原因就在于:那根本不是我想要的工作。父母根本没有尊重过他们。很多人认定了孩子不能够为自己做主,不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所以需要替他来掌控,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多股力量在这个家庭当中较劲。父母要解决父母的问题,还要替孩子操心;孩子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还要应对父母的脾气;然后再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哇,家成了一个角逐场。所以我们说“热锅上的家庭”嘛,变得越来越痛苦和纠结。
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我们不懂得尊重他。他才是自己人生的首席执行官呀,他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方向。
当埃丝特发现凯莱布是一个鞋子专家以后,她跟全班同学说,你们以后有关于鞋子的问题,都可以向凯莱布请教,凯莱布在这方面绝对是专家,他很厉害。她甚至请凯莱布到讲台上,给大家分享不同的鞋子的种类,讲怎么挑鞋子。一下子让这个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觉得自己还蛮厉害的。当老师释放出了善意和关爱以后,孩子的热情才会被激发出来。凯莱布后来竟然慢慢开始学习,他原来是一个完全不学习的、跟所有人对抗的“危险”的孩子,但等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凯莱布已经在上大二了。哇,这让我们觉得很温暖。
尊重一个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尊重孩子也包括用高标准来要求他,而不是说你想干吗就干吗,你想做什么都无所谓。不是这样的。
激发热情以后,你可以跟他讨论什么是更好的生活,怎么样能够把他的天赋发挥出来,怎么样能够让他活得更加完善,让他自身的力量迸发,生命力能够被看到。但激发的这一步是最重要的。
要想获得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我们也希望得到来自孩子的尊重,但前提是我们大人先主动成为尊重他的人。我们是受过更多教育的人,我们是更懂事的人,我们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也进而能够教会他,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这是第二个模块,尊重。
第三件事就是独立。要让孩子知道,他可以有独立的人格,可以有自己的世界,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虎妈战歌》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得一些第一,但是没有培养出独立性和对事物的热爱。
那怎么才能够帮助孩子去独立地获得这种热情呢?她也是从睡觉开始,从日常生活小事开始,从怎么应对孩子发脾气这些问题开始。设置好规则,同时也要告诉自己,孩子没有那么好管。
守住底线更重要,我说过了这件事不行,那就是不行。她最后把孩子带到停车场上,意思是你继续叫吧,没关系,在停车场叫不会打扰到别人。就是在日常生活的这些互动当中,通过设置规则,通过跟孩子共同达成一些规则的认可,让孩子能够跟她一起履行这些规则,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些规则不是我单方面制订的,是大家讨论出来的。有了这些规则以后,咱们要尊重它。你也可以犯错,犯错之后,按照规则办就好了。不需要有过度的惩罚,不需要有过度的伤害。这个妈妈坚信,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东西是对自己好的。
这里边她说到了关于坚持和变化的一个悖论。我们很多家长喜欢替孩子做决定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你必须得坚持。就比如说我曾经在南京跟一个爸爸聊天,那个爸爸说别的事我都无所谓,但是弹钢琴这件事情,我必须得让他坚持。我说为啥呢?你们家为啥要整天为弹钢琴这件事吵架呢?他说因为这个代表着毅力,没有毅力什么事都干不成,所以必须把弹钢琴这件事坚持下去。
这个作者就说,你光看到了坚持这一方面,你没有看到还有一个东西,叫作发展和变化。谁规定了这个人这辈子只能在弹钢琴这件事上坚持呢?你怎么那么确定,弹钢琴就代表着毅力呢?如果他不放弃弹钢琴这件他不喜欢的事,怎么可能接触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那个东西呢?
他真的喜欢什么,真的擅长什么,最后能做成的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其实你不知道吧?我们要永远活在3岁的状态吗?小时候学了跆拳道,然后就一辈子学跆拳道吗?不会呀。我们总会有放弃,总会有不坚持的东西,这样才能够去找到其他更多的可以带来发展和变化的东西。
这个度怎么把握呢?你要让孩子来把握。孩子才真正知道什么东西对自己好,而不是我们家长一厢情愿地认为说,选定了钢琴就不能换。真的没必要。
现在有很多家长替孩子做作业,在硅谷也有这样的问题。她说她们学校搞一个展览,很多孩子拿来的模型,哇,极其漂亮,什么未来城市的规划、声光电……什么都有。大家都感叹说孩子的动手能力好强啊,她在心里边说:垃圾。为什么?全是家长做的。她知道都是家长在背后为了孩子得奖,去拼命做了那些东西。
她说,教育干吗做成这样?教育干吗做成作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一个更高的分数,能够得个奖,弄虚作假。这个绝对没有必要。
你知道埃隆·马斯克的妈妈怎么做吗?孩子的作业要家长签字,梅耶·马斯克就跟孩子讲,你们好好模仿一下我的签名。然后让他们自己在作业上签字,就交上去了。后来她俩聊天,埃丝特就问梅耶·马斯克:你为什么要让他们骗老师呢?你为什么让他们模仿你签字糊弄老师?
梅耶·马斯克说:我哪有时间管他们呀,我养家糊口,一个单亲妈妈带着他们几个,一天到晚忙得要命。他们也应该为自己负点责任吧?让他们去模仿我的签名,就完了。
因为你要搞清楚,模仿签名不是重点,重点是妈妈知道你模仿我的签名,妈妈授权你了,前提是你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个才是重点。所以埃隆·马斯克才是那么“奇怪”的一个人,跟所有人不一样,他想把人送上火星,做了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了不起的事。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究竟是做那个替孩子写作业的家长,还是做那个放手的家长,让孩子去承担没交作业的可能性。
我有时候会收到学校发来的通知,说我儿子哪门成绩是0。我很奇怪,就问他,怎么会是0呢?他说,作业忘交了,后来我补上了。他很淡定,觉得没关系,不会说因为收到了一个0的成绩,父母会跟他大喊大叫。他自己就会决策,自己就会掌握生活的节奏。
那接下来我们说怎么使用科技用品,这个是大家最头疼的事。比如手机,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度。在这个问题上,她说我们可以跟孩子制订一个“科技十诫”。
他们在家里边和学校里边,都有个“科技十诫”。是她经过多年摸索以后,跟大量孩子共同探讨出来的结果。她在班上不会告诉学生说手机全部交上来,她会跟学生们讨论。
先告诉他们,手机会有什么问题和危害。比如说对视力的影响、对专注度的影响、对深入讨论问题的影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比如说咱们在一桌吃饭,有三个人低头看手机,这饭吃得就没意思,总会影响到周围的人。中国古人讲叫:“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一个人冲着墙角坐,满座的人都不高兴。
把这个负面作用告诉孩子们以后,再说,那么咱们讨论一个咱们班使用手机的规则吧。最后她发现,孩子们讨论出来的使用手机的规则,比她想要的那个规则要严厉得多。
所以这个“科技十诫”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包括这么几样:
第一,你可以与孩子一起制订使用计划,而不要替孩子制订计划。
第二,不论是在家里吃饭,还是与他人聚餐,吃饭的时候不要用手机。
第三,上床后不用手机。上床以后刷起手机来,那个蓝光会影响到你睡觉,影响到你周围的人,而且蓝光会让你越来越兴奋。
第四,为年幼的孩子规定使用手机的合理范围。要让很小的孩子知道,手机是可以用来报警的,是可以用来找爸爸妈妈的。但是有些东西是不能够随便去看的。
第五,一家人去度假的时候,周末活动的时候,任何有孩子在场的社交活动中,应该让他们自己制订有关手机使用的规则。并且,请确保他们制订了违背规则的惩罚措施。
第六,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家长的管控是很重要的。但对于8岁以上的孩子来说,他们能学会自我控制。
我给我儿子手机,就是小学一年级以后,大概就7岁的时候。
第七,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利用科技工具,就应该做出表率。
如果父母对于手机已经到了沉迷的程度,孩子看到你永远都是在低头看手机,你希望他能够跟你不一样,也是很难的一件事。
我现在有时候觉得,手机上真没什么好看的,除了用微信沟通一些工作之外,短视频看一看、刷一刷,几分钟就觉得没意思了。
第八,你可以和孩子讨论:哪些照片可以拍,哪些声音可以录。要让孩子知道有网络暴力这件事情的存在,有的声音、图片传出去会带来很大的伤害。
第九,你可以向他们解释什么是网络暴力,帮助他们理解网络暴力的负面影响,不仅包括对他人的影响,也包括对自己的影响。
很多孩子会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是不应该做的。幽默感是一个非常晚才成熟起来的感觉,一个人真正拥有了成熟的幽默感,恐怕要到25岁、30岁以后,才能够知道哪些幽默是高级的,哪些实际上是伤害。
青春期的孩子不知道,青春期的孩子看到别人出丑,觉得很开心。你记得吗,我们小时候也会觉得太好玩了,然后就大肆地传播。孩子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有趣、幽默,还是伤害,头脑当中没有建立这样的规则。
第十,最后一个,告诉孩子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这就是使用科技用品的“十诫”,也是帮助孩子去独立的一个办法。
她三个女儿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独立能够带来好奇心。你允许孩子独立做判断、独立去探索,她们会带来很多很好玩的事。她们很小的时候被称作柠檬姑娘,为什么呢?就是有一次,她的女儿跑去跟隔壁邻居谈判,说你能不能把你们家这棵柠檬树包给我们。然后她们就负责替邻居卖那棵树上的柠檬,挎着篮子挨家挨户推销柠檬,甚至还卖给树的主人。
这种探索的过程,给她的孩子留下了很好的童年的回忆,以及对于独立性的感受。
乔布斯曾经跟他的女儿讲过,学校会扼杀你的创造力,老师说的你不需要都听。你得自己保持独立性,你得自己有一些“叛逆”的行为,你才能够让自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而不能够随便被学校同化和扼杀灵感。
一个真正有独立性的孩子,会更加拥有坚毅的品质。我们讲过一本书叫《坚毅》,坚毅不是指任何事都要迎难而上。假如一个人说我有坚毅的品质,好了,什么事难我干什么事,什么事痛苦我干什么事,那个不叫坚毅。那个叫心理有疾病,他会把吃苦当作成功的一部分。
实际上真正的坚毅,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是我遇到了困难的问题,我不会觉得受到了伤害,不会觉得被打击了,而会想我能够学到些什么东西。在该放弃的时候也可以放弃,但会想这次的放弃让自己学到了什么样的东西——他永远都在不断成长。
“直升机父母”的问题是什么呢?根据作者多年来的观察,她发现,“直升机父母”容易培养平庸的人。各位知道什么叫“直升机父母” 吧?我们讲过《爱、金钱和孩子》,那本书曾经讲过,父母像直升机一样悬停在孩子的头上,孩子无论干什么,父母都在旁边观察,都在那儿看。孩子有什么问题,父母第一时间出现,把所有问题都处理掉。
我们现在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控制就是这样。有那种手表,实时监测他在哪儿、在干吗。还有人在孩子的房间里边装能够听到声音的东西,希望能够掌控孩子的所有东西。这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她说这种方式容易培养平庸的孩子呢?这些孩子很有可能考上斯坦福、耶鲁这样的学校,学习成绩没问题,被父母天天这么盯着,成绩很好。但是毕业以后找工作,你就会发现这些孩子经常找的都是一些没有挑战性的工作。干的时间也不长,往往后来变成打零工了。这件事干一干,不干了,干另外一件事。为什么?因为他干什么事都没有内在的兴趣,他的坚毅是假的。
他很坚毅地通过了那么艰难的考试,去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学校,但是那是假的,那是做给父母看的。一旦到他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他就傻掉了,他的人生没有自己做过决定,没有找到过独立的感觉,所以很容易放弃,于是做了大量平庸的工作。
坚毅分两种,一种叫为父母而生的坚毅,一种叫因热情而生的坚毅。我们要给孩子培养的,是因热情而生的坚毅。他喜欢一个东西,愿意去探索。多少孩子每天晚上坐在那儿学到一两点钟,都是为父母而生的坚毅。短期之内,你能把他送到一所好学校去;长期是没有用的。我知道很多家长会讲,能送进去再说,这个想法本身是不负责任的。我们要追求的,是这个孩子终身的成功。而不是先进去了再说,先进去了再说是对自己的面子负责:别人的孩子上了好的大学,我的孩子也要上。你的面子很重要,你才会这样想。但是这个孩子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这才是真正最重要的东西。反过来我也劝大家一句,你如果真的能够让他自己产生内在的坚毅,他一样可以上很好的学校。这个话也说了很多遍了,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够听得进去。
他们家很传奇,传奇到我们在他们家能够找到很多历史性时刻。大女儿苏珊小时候上的是斯坦福幼儿园,有一天放学回家跟她讲:今天有人到我们学校,给我们发棉花糖。她说为什么发棉花糖呢?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是1972年,她的大女儿苏珊竟然参加过1972年在斯坦福幼儿园做的那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棉花糖实验是影响心理学发展史的一个实验。他们给这些孩子发棉花糖,一人发一颗,说如果能够坚持15分钟不吃,再给你一颗。你想,15分钟对于一个孩子来讲,那简直是漫长的无尽的感觉。
孩子就盯着那个棉花糖看。有的孩子二话不说,拿起来就吃,管你什么;有的孩子过几分钟受不了了,吃了;然后有的孩子会做很多分散自己注意力的事,想办法拖延。她的女儿就属于坚持了15分钟没有吃的那一波。这个实验做了将近40年的时间,就是不断监测这些孩子们长大以后的表现。最后发现延迟满足感是一个人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够坚持15分钟不吃的这些孩子,长大了以后的成绩、成就,在社会上所获得的地位,要比那些拿起来就吃的孩子高出一大截。
我们今天知道,不是说只要坚毅就是好事,坚毅如果糟糕的话变成了轴,变成了榆木脑袋。坚毅分为因父母而来的坚毅和因热情而生的坚毅。这是“独立”这一章所说的。
第四个原则叫合作。合作的前提是信任、尊重和独立。前三个东西如果都有了,那么合作是顺理成章的。如果没有前三个东西,合作会变得非常困难。
作者在年轻的时候当老师,要负责五个班的英语教学,很痛苦。我当过老师,我喜欢把两个班并起来上课,因为老师不喜欢讲重复的东西。她带五个班的英语教学,就意味着她一天下来要把同样的话说五遍。所以她说我能不能改变,实在受不了了,把一个东西每天重复讲五遍,太痛苦了。但是那个时候,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教育也是非常古板的,校长就跟每个老师讲,管好你的课堂。他们所谓好的课堂,就是大家都认真地坐着,听老师讲课。后来她就想,能不能让孩子参与一下。她要做教学实验,让孩子分组讨论、完成任务,让孩子上讲台来分享。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讨论式教学、反转教学的这种方式。但是校长发现了以后,就找她谈话,说你要管好你的课堂,你不能让你的课堂变成这个样子。怎么办呢?她后来跟这些孩子合作,说校长来的时候咱们就认真听,安安静静的,好吗?校长走了以后,咱们回到这种讨论的状态,可以玩,可以干吗干吗。她后来发现跟孩子们合作得很好,而且孩子们组织教学任务,孩子们进行探索、进行讨论,相互提问,教学效果更好。你完全可以信任孩子,把他们当作合作的对象,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教学的对象。
1986年的时候,有一天她走在路上,看到了苹果Mcintosh电脑的广告,这是苹果最早的计算机。广告上写着“HELLO”,在跟她说话一样。她根本不知道那个电脑能干什么,她就跑去找学校申请,说我要七台电脑。学校说要它干吗?没什么用。她说你放心,我跟我的孩子们会摸索出来的。然后打报告,学校说不可能,学校怎么可能批到这七台电脑呢?但还是给上级打了报告。最后,因为那时候没有人要电脑,她竟然成功申请到七台崭新的电脑。拿来之后没人知道电脑干什么用的,但是她就坚信,孩子们能够找到使用电脑的方法。最后孩子们很快就摸索出了怎么用电脑排版、打字,做报纸什么的,因为他们做传播学嘛,那个电脑发挥了特别大的作用。
就是这么一个开朗的、喜欢探索、相信合作的老师,才能够让那么多的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课程。然后她还为自己的课程制作T恤。你想想看我们今天有哪个老师,会想到为自己的这门课去制作一件T恤,去制作一件文化衫,发给学生们穿。然后她还组织学生办校报,用真正的办报的方法,办出了一份甚至可以批评校董会、批评校长的报纸。
她总结说,两种教养方式是不一样的,一种叫合作型教养,一种叫专制型教养。我们过去,包括她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所流行的就是专制型的教养:你要听话,你要听我的。但是她现在更相信合作型教养的重要性,要让孩子成为合作者。
首先要改变你的语言方式。你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不是一个认为你一定对、他一定错的方式,而是探讨的、尊重的,把孩子当作有独立思考的对象的方式。
第二,要让孩子能够找到机会去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这也是培养他们合作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入口。
第三,多组织团队运动。让他们参加各种运动队的比赛,等等。如果犯错了的话,进行反思性的写作。假如我们在合作当中犯了错,可以写下来,写自己犯了什么错,打算怎么去纠正。
有时候她会发现,有的孩子合作得过头了,互相抄作业,或者去别的地方抄标准的作文。她发现这一点以后,她的办法是什么?她的办法是给他打一个0分。你知道孩子们都很害怕打0分,0分会对后来的升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害怕了,然后孩子找来谈话,她问打0分你害怕吗?害怕。我为什么给你打0分?因为你抄袭了,我想知道的是你的想法,我并不想知道那个人的想法。你愿不愿意改?你愿不愿意把这个0分改成A?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等你。各位想想看,老师给孩子机会,孩子会非常认真地回去重新写那个作文。改完了以后拿来给她看,然后再改,一直改到能够得到A为止。她更希望能够给孩子A,而不是说我用给成绩的方法来判别这些孩子。我是要教会这些孩子,怎么从0分写到A,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不用担心孩子在合作的过程中犯错,因为犯错本身就是学习的一个过程。这点我也深有感触,我当年在做大学老师的时候,也是天天在给孩子们创造各种合作的机会。我会把很多校外的资源带到大学里边,然后给孩子们做很多挑战,让孩子们去完成一些校外的工作,创造合作的机会。
埃丝特还曾经把好莱坞的人引进到他们学校里边,让她的学生拍了一部电影。就是学生出演、写剧本、设计道具什么的,最后那个电影甚至还参加了好几个电影节。通过让孩子们参加拍电影这样的事情,去提升他们合作能力。
还有一个原则叫言传不如身教。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能够学会合作,你自己要学会放低你的焦虑。焦虑会传染。
如果你自身不足以成为孩子理想的?埃丝特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她说:如果你不是孩子理想的榜样,更好。你正好给他示范:妈妈怎么改的,爸爸怎么进步的。如果爸爸妈妈永远是正确的楷模,还没有示范的机会呢。你犯了错,承认了,并且你愿意改进,正好是一个示范的机会。第二,留意你的行为,然后下定决心改变。当你能够不断地留心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什么地方有问题,然后不断地改变。并且要把你的目标分享给孩子,跟孩子讲妈妈现在的目标是什么,我打算怎么改。你让孩子跟你一起在你身上使劲儿,让孩子帮助你进步。
我们很多家庭是不断地在帮孩子进步,但一到你自己的问题,就说:我这么大了,我还怎么改?现在希望都在你身上。这种话特别让孩子生气和绝望。反过来,你如果说你来帮妈妈改改,我也可以进步,跟他一起分享你的目标,这时候你就从一手烂牌、从不是孩子的理想楷模,慢慢地变成跟孩子共同进步的一手好牌。
这就是用灵活的思路去处理自己的问题,让孩子成为你的合作者,让孩子学会跟他人的合作。这是第四个支柱。
第五个,善意。善意让一个孩子能够有温情、有关爱、有同理心,能够理解和关心别人。
她说有一件事她很感动。2002年的时候,孩子们的外婆,就是她的妈妈,91岁了,住在疗养院里边。她们也很少有时间去看,因为离得很远。有一天她的小女儿安妮跑到疗养院去看外婆,医院竟然说外婆快死了,已经不行了。安妮一看气坏了,根本没有人管她的外婆,口渴都没人递水喝。安妮二话不说,连着病床一块儿推出来,直接拉到了硅谷。几百公里路啊,把她的外婆直接拉到了帕洛阿托,说我们不能够忍受外婆被这样对待。因为她的小女儿做了这么一件勇敢的、充满关爱的事情,外婆又多活了两三年的时间,活到了九十三四岁,这就是关爱的力量。
那如果从小只教孩子追求第一,只看成绩,根本不去管孩子是否有善意,不去看孩子为班级所做的贡献,不去看孩子会不会给你送父亲节礼物,导致的结果就是,你会培养出一个自恋的孩子,自恋的孩子会缺乏善意和同理心。
而善意有多重要呢?善意是真正的软实力。一个人的善意,是他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拼搏最重要的软实力,这个比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更重要,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科学、工程那些东西。
最后你会发现,给你带来最大收益的能力,一定是合作的能力,而不是竞争的能力。我们从小就教孩子竞争,说你要是赢了他就厉害了,你一分能甩开多少人。我们小时候老算这个账,一分甩开多少人。
但是当你真的长大了,走到社会上以后你会发现,这种竞争的能力好像没有特别大的用处。真正能够让你的事业做得更好的,是你周围有很多人愿意帮你,你们的团队很和谐,大家相互关心;能够对客户有同理心,能够理解客户,能够愿意为客户做事;也能够跟竞争对手处好关系,不会进行恶意竞争。
我们很多家长认为善意不重要,认为你要活得更坚韧一点,你要活得更凶悍一点。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从对家人的礼貌和问候开始,培养孩子的好的习惯,然后培养他们对他人尊重、感恩。
感恩能够让人更快乐。他们家会倡导大家写感恩日记,每天写日记的时候,其中有一部分要留下来,说今天要感谢谁,要感谢什么样的人。
他们家还有个传统特别有意思,每年圣诞节的时候,他们家要去商场里面买一棵“最可悲”的树。其他人挑树,肯定挑又直又大、好看的那种树,回家布置好看嘛。他们家反而就估计哪棵树可能卖不出去,会被落下,然后买回家。为什么呢?因为它最可悲,没人要,所以我们拿回家,我们对它好,我们带它一块儿过圣诞节,把它布置得很漂亮。就是想了这么好玩的方式,帮助孩子培养同理心,帮助孩子去培养内心柔软的感觉。
然后养宠物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养只小狗、小猫、小鸭子,你去照顾它,也能够带来这种爱心的感觉。
在校园当中,经常出现的反面案例就是霸凌。为什么校园里边会出现很多霸凌事件?我们前面讲过了,青少年不理解有趣和残酷的分界线,而幽默是一个很晚才能够培养出来的东西。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排斥别人、欺负别人,是很糟糕的事情。
比霸凌更严重的伤害其实是排斥,如果一个孩子在班上被孤立,老师不喜欢这个孩子,会很容易影响到其他孩子。这个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她为了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有归属感,每次在带一个新班的时候,她都会要求这个班上的同学分组。
小组怎么分?你自己写一个纸条,写下你最希望跟谁在一起,写三个名字。写完了以后,老师会把所有条子收在一起。总有几个孩子是没有人写的,怎么办呢?老师不会让大家知道这些人没人写,而是把这几个人组成一组。
她用这样的方法,使得每一个孩子都感到自己有人喜欢、有人关心,他们形成了小组。过了很多年以后,她还收到这样的学生来信,说当年你的这个活动对我们帮助有多大。因为往往这些没有人写名字的孩子,都是看起来怯怯的,有点胆小,穿的衣服也不好看,个头也不高,容易被排斥。
这些孩子本身上学就带着压力,老师给他们创造了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有人喜欢,有人关心,也有小组。所以这些孩子过了几十年给她写信,说你当年的这个举措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让我们感受到了有朋友、有友谊。
一个老师如果能够不排斥孩子,能够像埃丝特一样,有这样的一点小心思去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归属感,我相信学校会变得好很多。所以她才能够成为最受大家尊敬的老师。
最后这个作者说:奉献精神很重要。所谓的善意,往大了说,就是对整个社会的奉献精神。像她的二女儿能够跑到南非去搞艾滋病的研究,去帮助那些处于危险境地的穷人。二女儿跟家里人讲得很清楚,永不退休,人生不需要有退休的那一刻。
我们每一个人最重要的一个奉献精神就是:你不要把工作当成一件特别糟糕的事。你不需要退休,你永远可以为这个社会散发光和热。这种奉献精神就是一种更大范围内的善意。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的孩子不会被家长整天盯着几点钟写作业、几点钟玩游戏,被质问你为什么总是不听话、你在学校里面排第几。假如家长能够模仿埃丝特,帮助孩子建立信任,帮助孩子学会尊重,帮助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帮助孩子学会跟别人合作,然后帮助孩子能够爱上这个世界,能够具备善意,在日常的点点滴滴当中以身作则。那么,既教育了孩子,也提升了自己的素养。你不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事吗?
最后,埃丝特总结说,只要我们疯狂到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我们就真的可以改变世界。她和梅耶·马斯克、乔布斯是一类人,他们都认为,自己生下来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所以努力去做,就真的可以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