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如何摆脱焦躁并培养耐心?

如何摆脱焦躁并培养耐心?

作者: 卓文业 | 来源:发表于2017-03-04 17:15 被阅读282次

去年4月中旬,我遇到了一件事。

那段时间我在备考托福,忽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听力水平停滞不前,当时没太在意继续练习着,然而过了一周还是没有一丝进步,外加考试日期日益接近,弄得我有些焦虑,最开始对自己听力的怀疑,随后又怀疑自己是不是学不会英语,到了最后我甚至都质疑自己选择留学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那段时间我即焦虑又压抑,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一周没有和人说一句话。

幸运的是我在崩溃的边缘找到了一个东西,我借助它的力量渡过了那次考验,以至于现在我再碰到类似情况都可以自如面对。

当时我无法清楚地定义出它是什么,直到前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练习的心态》,书中对我那种焦躁的心态做了很详细的诠释。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繁琐的工作或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焦躁感”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处理而做一个分享。

我们都有一个不健康的习惯:制订结果目标(反映我们计划中的结果),而不是专注于达到那一结果的过程。

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我们将视线转向计划中的目标,完全忽略了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享受当下的每一刻。我们错误地认为,我们终于实现目标的那一神奇时刻到来之时,我们会感到很愉快。我们把实现目标的过程,几乎视为实现目标而必须经历的麻烦事。

这是一种错误思维,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以过程为导向而非以结果为导向。

聚焦于过程时,你期望的结果会很轻松、很自然地出现。

聚焦于结果时,你便马上陷入纠结之中,对过程感到厌倦、不安、失败和不耐烦。

比如我引在开头的事例,我当时就想着:我听力练好后怎么怎么样。然而我实际情况是听力很差劲,现实和想象产生的差距让我烦躁不安。越焦躁不安越无法专心练习过程,以至于效率低下。

书中举了一个很不错的例子:

现在给你三个网球,你要丢进三米开外的垃圾篓。你投出去第一个球,落在垃圾篓前面,你察觉到力度不够,第二次投的时候你会调整你的投掷力度。你每次投完都根据这一刻的反馈信息来帮助你优化下一次的投球方式,这样你投进去的成功率才会更高。

反之呢,在你投第一个球的时候,没进,你心里抱怨了一声:我怎么能第一个就没进,我是不是不适合这项运动。带着这种情绪再继续投,失败率只会越投越高。

这两种不同的方式便反映出“以过程为导向”和“以结果为导向”的差异性。

书中提了一句话:判断会重新引导并浪费我们的精力。

我之前在《自控力》书中也看到过类似的阐述:每一次判断和选择都会消耗你的意志力。

这也是为什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倡的要事第一,以及很多关于每天要把最重要的事放在早起来做。

就是为了节省精力,意志力也好,自控力也罢,都是需要精力做保障的。所以我们把视角从中结果转为重过程会让我们节省精力以专注于当下任务。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个很具代表性的问题,很多新手在一个新领域学习时总会问这么一句话:我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跟那个人一样?(或是达到什么什么地步)

这样的思维就是过度注重结果,而没有去感受过程。

人生不是做加减乘除,你把数字输进去就能立刻得到结果,生活的特点是无穷无尽,延绵不绝。

我们需要跳下那列已经在及时满足的轨道上运行着的自我破坏的车,所有那些有着持久价值和深刻价值的东西,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精心培育,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到来。

书中就培育一个良好的练习心态给了几条简单的法则:

让自己始终以过程为导向。

重点关注当前。

将过程确定为目标,并且运用总目标做船舵,以指引自己的努力。

对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刻意地训练,带着意图训练,并且自始自终清醒地知道那种意图。

我想,我们可以回到开头了。

4月19日那天,我写下一段话发在了朋友圈:

自那天以后,我一直尝试着做一个简单的人。

不去看那么远也不去想那么多,只是简简单单的做完做好眼前的事。

把每一篇听力的每一句话听懂,写下。

把每一份 O G 的每一个词查清,写下。

就这么做呀做,也许那天已然不远,也许依旧差得很远。

幸运的是,其后不过2周时间我便突破了听力瓶颈,有了提高。

最后呢,我想借书中的一句话送给所有在路上因迷茫、未知、遥远而产生焦虑的朋友。

只要你在做,你便时时刻刻都在实现着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摆脱焦躁并培养耐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dj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