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个妈妈又来了,带来了2个红心火龙果,让我们等下给她女儿,不忘嘱咐:不要说是我给的,不然她又不吃了。
据说,女儿又开始“作妖”了,这两天都没怎么吃饭。
家里还有个弟弟,这两天妈妈都没空管,每天亲自接送女儿,稍微不注意,娃就犟住了,不去上学了,不来培优了。
我们说:反正我们老师也要去接孩子,帮你接回来得了。她说不行,她最近很倔。
我们说:如果来不及,就在我们这里吃饭吧。她说不行,外面的饭菜不放心,油不好。
只能感叹:每一个作妖的女儿背后,都有一个无微不至的妈妈。
以前有一句话,叫“有一种冷,叫你奶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你妈觉得你饿。”
其实挺心酸的,妈妈们以为自己给出的是“爱”,孩子接收到的却是“控制”。
可能是人类幼崽太可爱了,我们的生理本能就是要呵护他们。
也可能是因为孩子之于父母,确实是非常亲密的存在,而让我们忘了本质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我们一味地给,却忘了问问孩子要不要。
直到孩子大了,吼出那句:那是你自己要做的,跟我没有关系。
世界当场崩塌:日夜操劳,却养了一只白眼狼。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本质上是我和他人关系的一种,只能影响,不能强制。
如果试图控制老公、控制朋友,很快就会得到反馈:没人听你的,还很讨厌你。
但是孩子的反馈是有一个滞后期的,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是依附,大部分时候只能按照父母的意愿。穿父母喜欢的衣服,吃父母认为健康的食物,上父母挑选的兴趣班。
即使孩子全部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也许能强迫他们去做,但无法强迫他喜欢。
孩子总会长大,叛逆期总会到来。
当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有无限的精力。
如果我们不能让孩子在“能做什么”上有主动性,那他们无处安放的精力自然都体现在“不该做什么”上了。
优秀的孩子总是相似的,叛逆的孩子却各有各的麻烦,抑郁症、校园霸凌、虐待动物等等等。
一个人过不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她就会以自己能决定的方式,来毁掉自己的生活。
我们的使命不是帮孩子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而是帮助他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然了,我也知道,即使父母们认同这一点,实际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困难:不强制,不控制,那我怎么还怎么管教孩子呢?总不能不管吧?
下一篇文章,我们跟着《自驱型成长》这本书来学习如何培养自律、有内驱力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