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鲁迅《药》读后感

鲁迅《药》读后感

作者: 曦阅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23:35 被阅读0次

铁鹰老师在第三课布置了一篇读后感。我粗略看了下要求,果断选择了《药》。当时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药,但这个药又有什么故事呢?光看题目就吸引我读下去了。

一开始老栓拿着钱买药去。我猜不就是一些治感冒的,或是补身体的药?结果是人血馒头!如此耸人听闻的人血馒头,居然出动一群人护着。在天明之际,以这么多的钱去换,每个人还当成了宝贝。

人血馒头拿来治病?我满脑子疑惑,于是继续读。

老栓让小栓吃了药,康大叔来了,这是他的治病方案,茶馆里的人还各个应和,深信不疑。其中,一个众人口中的“夏家的孩子”被抓时在牢里说了一句: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众人纷纷反驳,没人思考过这句话存在的合理性,连疑惑、怀疑都没有,没人相信一个正常的读书人口中的话语,而是相信,大清是皇帝的,皇族的。

终于,小栓还是死了,人血馒头救不了命。和他埋在一块儿、隔路相望的,是“瑜儿”。他就是夏家的孩子。瑜儿反抗大清的下场是见了阎王,而小栓则作为封建制度下愚昧无知的牺牲品,也埋进了黄土。但是,故事的结尾,瑜儿的坟顶上生长出了一圈红白的花儿,这或许是希望,又或许是其他有志之士的隐喻。无论哪一种,瑜儿不是唯一。还有一个人,坚信瑜儿的信念——他发白的母亲。她至少在儿子的影响下,或是对儿子被处死的不甘下,思想上有了转变。这同样是希望,瑜儿的死并非毫无用处,潜移默化非一日之寒,但水滴石穿。

全文处于阴郁的氛围之中,人物性格都很鲜明,除了众人口中的“瑜儿”和结尾瑜儿的母亲之外,其他人物都是衬托封建制度的愚昧,以揭露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

为了表现这一主旨,文章在结构的设计上一眼忘穿——老栓买药、小栓吃药、众人齐聚茶馆、小栓死亡后小栓母亲和瑜儿母亲祭拜。在结尾又以花、乌鸦等物象暗喻瑜儿非无根之水,封建制度终被推翻。

《药》一文所要表达的政治色彩鲜明、浓郁,讽刺意味极强。文章中夏家的孩子和瑜儿是同一个人,如果不是去百度或是具备历史知识,或读者不是鲁迅同一时期的人,很难读懂。这更说明了这篇文章的政治色彩鲜明。

相关文章

  • 药——鲁迅

    一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

  • 药——鲁迅

    文/鲁迅 一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

  • 鲁迅-----《药》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

  • 鲁迅《药》

    鲁迅很会营造一种群体的社会氛围,或以点带面,或运用反复手法。《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都是如此。 以点带面—...

  • 分享‖药(鲁迅)

    出自小说集《呐喊》 一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

  • 鲁迅的药

    残阳如血蘸坟头,尽觅偏方不治愁。 思想群喑深禁锢,更无生气贯中州。

  • 杂文|| 鲁迅的药

    鲁迅的药 提起药,就不能不提鲁迅。 一百多年前的周树人,如果安于寻找原配蟋蟀做药引子的话,或许就不会在日本选择学医...

  • 再“读”鲁迅《药》

    “老奶奶,我要买茴香豆~” 等等,怎么又是茴香豆啊! 最近在B站上看到了一部81年拍的老电影《药》,有了一些和以前...

  • 《 药》:鲁迅说了什么?

  • 再读鲁迅先生《药》

    耄奴狂噬良知首,迅翁早逝老栓寿。 血染馒头依然吃,烈士怨魂徒然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迅《药》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er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