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
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
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
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师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
对曰:“亦痛亦不痛。”
师曰:“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神会礼拜悔谢。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芔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浅析】
1、本则机缘讲禅宗历史上特别有名的神会禅师开悟一事。神会是大根器之人,亦智商超卓,绝顶聪明。早慧,十三岁已有大成就,享年九十三岁。六祖圆寂后,其在北面与渐宗打擂台,光大南宗,功德无量。
2、无住为本,见即是主:神会之言,看来应该看过《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终于可以六祖好好讲讲《金刚经》,打打机锋,过过瘾。
3、禅宗主张见性成佛,神会初见祖师把佛性也扔了,直接无住。须知无住是见性的前提,并不是无住等于本性、佛性。神会类似于六祖开悟前的偈子,只是知道不应住于空。
4、佛性等同于爱、慈悲、喜舍,皆永恒存在。是人类生活一切不朽价值之总和,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是不朽的。不受所谓现代文明污染的人性都是佛性。佛性与天道等同。
5、佛字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字。佛字折开来,左边是一个人字,右边是两根棍,用绳子捆绑在一起。弗,能把一个事情的一体两面合二为一的人就是佛。即老子讲的“正、反、合”,佛者,觉也。
6、打个比方,比如,你有乌纱帽,我有讨饭的破碗;你用金碗喝水,我用泥碗喝水;你有很多财宝,我有个毛线;这两根棍子就是等于号,像硬币的两面都是硬币。无论什么碗,目的都是喝水,财富再多,你也是一过客。
7、如此两面想,两面看,生活中的苦就会少一点。从佛字悟出大智慧,学会放弃自己单一角度看问题,即去小我,去我执,跳岀来看,升维看。如此的生老病死,亦只是生老病死,不执著于目标,又能不抛弃不放弃,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活出精彩。
8、佛实为一,亦可分为二。不著相,而又精进,放下内心从自己利益角度度量的那把小我的尺子,如实观照。“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把自己放出去的佛心收回来吧。
9、和尚坐禅,亦见亦不见:吾打汝痛不痛?亦痛亦不痛!神会反应真快!
1)太妙了!悟了,怎么说都对!学问一定是活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已。
2)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3)俗话说:有仇不报非君子,俗话又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4)俗话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俗话又说:集中精力,办好眼前的事情。
……
10、太多了!怎么说都对,一定要就事论事,不可死板,看在什么情形下说!
此为棒喝的源头!如何是“亦见亦不见”?表明神会放弃了耍小聪明,彻底放下逻辑上的文字游戏,认认真真学习,那么六祖也就好好开导你。
1)“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六祖的见与不见说的多好!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非!同儒家“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亦痛亦不痛:肉体的痛苦肯定是的,但内心开悟了,蛮欢喜的,何来痛。
3)我们一定要培养出自己这个境界,把别人的批评、遇到的困难,坎坷,当作垫脚石,让自己更上一个台阶,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更强大;而不是拦路虎,让自己心生怨恨,苦闷不已。
11、佛,禅宗不是不分是非,六祖当然是非分明,关键在于怎么看待是非。首先不执著;其次,事有是非,人无是非,不贴标签;其三积极地面对,不轻视,更不妄自菲薄。杀人者,杀之,就是对他最好的救赎。《金刚经》言:是降伏,而不是放下!
12、神会开悟后,一直在世间法上为民族有大贡献。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到处为朝廷募集军费。很成功,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了大功。反过来,朝廷后来帮助南禅宗又发扬光大。
13、见性与痛有关,否则不用打。尤其对我们这些小根器之人而言,一定是要以自己无法忍受的痛苦为代价,才能悟到一点点道理。生活中没有大痛苦,便没有见性。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麻烦,但不可能解决烦恼。
14、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有句名言“我从没有觉得别人辱骂过我”!与禅宗言“一切指责、屈辱、压力都不关乎我的本心”异曲同工。宠辱不惊,我有我的独立思考、独立人格。儒道佛都强调要放下小我。
15、悟道如爬山,找不到路,问明白人,大善知识;知道路,自心自见,自己去修,去登好了,走一步,走好一步,山顶总能达之。登顶见日出,亦如爬山,辛苦受累,山风吹拂,一切自知,无法言表。
16、如此过程中,千万别耍小聪明,如爬山,好走捷径,可能是要出大事的。另外,千万别当知解宗徒,除非你很聪明,一辈子看书无数,又很长寿,否则你根本达不到神会的境界。当然,这是知识的教授,不是佛。
17、人越聪明,越要修佛,否则,如王熙凤,反误了卿卿性命。人有聪明才华不用会很难过的。老子言:“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太少了,历史上太多的人做不到!
18、“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类似于老子的“名可名非常名”!自性或佛性即无,老子言道。“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效果真的这么大吗?姑且记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