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转载分享】刀侃阅读:书都不想读,还能教好书?(谢云)

【转载分享】刀侃阅读:书都不想读,还能教好书?(谢云)

作者: 吴待 | 来源:发表于2018-12-18 08:57 被阅读88次

原创: 刀说话 刀说话 前天

刀侃阅读:书都不想读,还能教好书?

刘向说“书犹药也,可以治愚”,固然很有道理,但我觉得,视书为药,多少还是有些功利,因为有病的人,才会服药。所以我更愿意说:书犹饭也,可以疗饥——每个人,都不免会有饥饿的时候,身体的饥饿,唯饭可疗,精神的饥饿,唯书可疗。

不阅读并非多大的罪过,甚至,也不算什么可怕的缺点。但是,不阅读对于个体生命的发展,肯定有着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一个人“经验世界”的构成,既包括来自外部世界的,也包括来自内心世界的。外部世界的经历,以阅人、阅事为主;内心世界的经历,则来自阅览、阅读。

很多时候,你无意间读到的某本书,甚至某句话,都可能成为生命中的“伏笔”,成为命运之神预设的一条神秘而美妙的“线索”。也许事隔多年,你才会意识到:原来,一切“后果”,都有“前因”。

一棵树要不断生长,才会有更加丰富的年轮;一条河要不断吸纳,才会有不断浩大的可能。我们的生命,也只能如此——不断生长,不断吸纳。而最好的“吸纳”,或许莫过于阅读,尤其是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

一所好学校,应该是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琅琅的。这是我所主张的“三声教育”。

对学校教育而言,阅读也许不是“一切”,但阅读是“一切”中的“一”,是必要的基础,更是重要的保障。

每个教师都是“燃灯人”,都应当首先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样的“点亮”,只能来自广泛而丰富的阅读。

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或者说,做好读书人,再做教书人。

不读书的教师,配不上自己的职业,更对不起班里的孩子。

阅读既能有效打发时间,也能有效填充空间,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智慧,也往往能让人更深切地感知到尘世的温暖和光明,哪怕书中所表现的是阴暗与荒凉。

真正的自由,或许在书里,在我们的阅读中——无论现实怎样沉重、暗漫,只要有书,就会有光;只要始终保有热情、勇敢的“阅读之心”,我们就能拥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空间,而且能够藉由阅读,尽可能拓展出更敞阔的世界。

喜欢阅读的教师,自身有光,所以无惧黑暗。他们通过不断的阅读,不仅为学生“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而且不断强化内心的光亮,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让自己拥有更广大的空间。

那些不读书的老师,就像“失学儿童”,首先要给他们搞“希望工程”——让他们有书可读,愿意读书,哪怕是“强制阅读”、“功利阅读”,也总比毫不阅读好。

按叶圣陶的说法,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或者,用禅宗的理论,教材无非就是“指月之手”,就是指给你看月亮所在的那根手指,而所谓的“月亮”,就是浩瀚如大海的文明,璀灿若星辰的经典,简单说,就是书山,学海。.

可惜的是,很多学校的书,都是“被装备”的,是由几乎不懂教育、完全不懂阅读的有关部门安排进来的,纯粹是为“充数”或“冲量”的,它们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就是应付某些时候的某项检查。

一个没有阅读生活的老师,只能说是假老师。一群没有阅读体验的学生,只能说是假学生。一所没有阅读氛围的学校,只能说是假学校。一种不真正重视阅读的教育,只能说是假教育。

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他的幸福指数会高一些;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他会知道,除了穿衣吃饭之外,在他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重要的,或者说还有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还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他再去努力追求的。

所谓阅读,其实就是给我们的人生多增加一些窗户。没有阅读的人,他的生活范围可能是比较狭窄的;喜欢阅读的人,他的世界可能要辽阔得多。

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主要就是看他们是否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书。

作为家长,最能送给孩子的,就是陪伴他们读书,让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作为学校,最能教给学生的,就是鼓励他们读书,让他们保有读书的兴趣;作为教师,最能留给学生的,就是传递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培养他们读书的能力——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素质和能力,这些东西,才是真正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的。

教师的职责之一是教书,即教人读书。但在中国,最滑稽的事情或许莫过于——教别人读书的人,自己却不读书,不喜欢读书。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教师读书或不读书,读多少书,对他们的工作没有太大影响。在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只要愿意花时间、愿意流汗水,就多半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和业绩。

一个人不可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交给别人。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老师,怎么可能让孩子喜欢读书?一个从未有过愉快、美好的阅读体验的老师,该如何跟学生分享阅读的滋味和意味,如何引导孩子进入美好的阅读世界?

对教师来说,至少这个问题是成立的:书都不想读,还能教好书?因为,真正的教育,绝对不只是教材和教参,学生的成长,更不可能只靠课堂和课本,他们需要更丰富的营养,教师也需要更丰厚的素养——教师的素养从何而来?这问题或许过于宏大,但阅读,一定是最重要的“发源地”,最核心的“发动机”。

一个有着丰富阅读体验的教师,一个有着丰厚阅历识见的教师,或许更能胜任教育者的工作,更能配得上“教书人”这一称谓。

向着一本本书走去,我觉得,这是教师应该有的姿势,也是教师最美好的姿势。

让教师阅读经典,就是要引导教师回到圣人、圣哲们创造的原典中,使教师的心灵重新发育,建构起教育人应当具备的德性、理智和激情。

我更愿意相信,读书最大的功用,只在于“修身”,即修炼自身:通过读书求知,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大厦,以抗衡俗世的物质处境。

一本书能被别人借阅,甚至截留,被众口传阅,比只被某一个人收藏,然后束之高阁,或许更有意义和价值。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对这个问题的最美妙回答,我觉得莫过于:“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爱读书的人,可以经历很多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却只能活一次。

一个人有了深入、持续的阅读生活,无论言语,还是行为,甚至精神面貌,都会变得越来越优雅,越来越高雅。伴随着文字的滋润,书香的浴浸,这种心灵世界的“化学反应”,一定会顺理成章地发生。

有人说,这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其实,还有一样东西,也是别人抢不走的,那就是读书后我们所作的记录,我们所写下的文字——所谓“白纸黑字”,不管过多少年,翻开曾经的“阅读记录”,我们可能仍会想起,曾经读过的那些书们,仍会记得,我们的生命里,曾经有过那样的阅读时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载分享】刀侃阅读:书都不想读,还能教好书?(谢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hk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