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一43岁医生在查房时猝然离世,生前曾连续工作18小时,令人痛心。其同事在朋友圈留言“愿天堂没有加班,没有劳累”。
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已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这意味着,每天约有1600人死于因劳累引发的疾病。大部分人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为了生活疲于奔命。
“40岁前用命换钱,40岁后拿钱买命”,这句流行在中国白领间的玩笑话,渐渐成为现实。我们与“猝死”之间的距离,可能只有短短6步。
👇
轻度疲劳
身体发沉
精疲力竭
身体有恙
疾病缠身
突发猝死
如果持续疲劳超过六个月,休息不能缓解,同时还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及抑郁等症状,就应随时告诉自己——“我要休息了!”
测测你的疲劳值
早晨不想起床,勉强起床,也是浑身倦意
工作或看书注意力难以集中
说话有气无力
不愿与同事交谈,回到家后也常默不作声
总想伸懒腰,打哈欠,睡眼惺忪
懒得爬楼,上楼时常常绊脚
公共汽车开过来也不想抢步赶上去
喜欢躺沙发,把腿抬高才舒服
四肢发硬、两腿沉重,双手易发抖
食欲差
心悸胸闷、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经常腹胀、腹泻或便秘
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越易忘掉
不易入睡或早醒,入睡后做梦不断
针对上述信号,若有:
2-3项:表示轻度疲劳
3~4项:表示中度疲劳
5~7项:表示重度疲劳
注意:若具备8项以上,你可能已患种疾病,猝死正在悄悄逼近,请尽快到医院检查。
做彩虹族不做过劳模
红:加强工作效率,尽量避免加班
橙:最大限度保证睡眠
黄:主动抵制快餐等不健康食品
绿:减轻心理压力,注意工作生活平衡
蓝:为健康坚持锻炼
靛:注重均衡营养
紫:关爱身边人的健康
警惕:健康杀手就在这群人身边
经常熬夜、吃饭作息不规律、肥胖、抽烟、压力大、情绪波动剧烈、长期心情压抑、打鼾或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经伴有慢性疾病,就更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熬夜和过劳堪比毒药
如果你习惯熬夜:
提高患癌风险
国际癌症硏究机构认定,与朝九晩晚五人群比,夜班族晚期肿瘤风险增24%,早期肿瘤风险增49%。
诱发心血管病
长期缺乏睡眠,人会紧张、焦虑,易诱发或加重高血压。本身有房颤、心律不齐、冠心病等病人,熬夜很容易发生心肌梗塞等事故。
夺走好视力
熬夜等于是超负荷用眼,容易使眼肌疲劳,长期以往,会导致视力下降。
可能失眠抑郁
长期熬夜易导致睡眠障碍,甚至出现神经衰弱
肠胃疾病
熬夜时很多人会吃夜宵,促使胃液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
如果你长期疲劳:
女性易患乳腺纤维瘤、子宫肌瘤等
男性好发肝囊肿、甲状腺瘤等,严重者可致癌变。
6招帮你缓解身体疲劳
眼睛酸痛——打个哈欠
刺激泪腺分泌泪液,湿润眼睛,缓解因干涩而引发的各种不适。打完哈欠后闭上双眼,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柔按压眼球20秒,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刺激分泌物排出眼睛。
腰酸背痛——伸个懒腰
使全身大部分肌肉收缩,改善血液循环,带走肌肉中的代谢产物,消除腰背甚至是全身的疲劳感。
肩颈紧张——绕手臂
将双腿分开与肩平行站立,双臂以肩为轴向前绕10圈,再向后绕10圈,连续做3~5组。动作幅度要大,可由慢至快,每次转换方向时要间隔几秒钟,以减少对肩部的沖击。
大脑疲劳——深呼吸
大脑疲劳主要是由于用脑过多,供能不足。主动地深呼吸能把更多的血液输送给大脑,增加脑部营养物质的供给。
双腿胀痛——平躺举腿
不枕枕头平躺在床上,将双腿举起搭在墙上,尽量使腿和身体成90°,保持5-10分钟,可以缓解血液长期充于腿部所带来的损伤,减轻酸胀感。
胸闷——做扩胸运动
伏案久了会感觉胸闷气短,这时应起身做扩胸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心肺供血氧能力,减轻肺部压抑感,还能防止胸椎侧弯。
这样做预防慢性疲劳
饮食篇
①减压从吃开始。多吃水果、蔬菜、菌藻类等。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尽量远离快餐等食品。
②按时吃早餐。早餐有助维持较低压力水平,吃早餐人的心理和身体状态都要好于不吃的人。
③摄入充足水分。如果缺少水分,血液就会开始变稠,并且不能将养分输送到各个器官,人就会感觉疲劳。
④避免午后摄入过多咖啡因,否则会严重影响睡眠。
心情篇
①学会倾诉。在撑不住的时候,给情绪一个出口,这会使你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
②少生气。愤怒对身体有很多负面影响,它会影响心肺功能,让人更易感到疲倦。
③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工作和生活环境,可有效调解心情、远离压力。
睡眠篇
①尽量维持固定作息。
②确保安静且较暗的睡觉环境。
③卧室温度不要太高。
④避免长时间的午睡或小憩,午睡1小时左右即可,15点后不宜再睡午觉
⑤在下午3点以后,不应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⑥睡前避免喝酒、抽烟、剧烈运动。
⑦不要把烦恼带进卧室。
⑧如果睡不着,尝试起身看书,或做点喜欢的事,有困意后再睡。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慢下来,给自己一丝喘息的空间。
轻松筹爱心平台是健康养生知识分享平台,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QSC-LOV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