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红楼梦》。
从去年六月份就开始在喜马拉雅追《蒙曼讲红楼梦》,至今已过大半。而很多年前听过《刘心武讲红楼梦》,后来还听了马瑞芳的《品读《红楼梦》,蒋勋细说《红楼梦》等。你会发现对同一情节同一人物每个人的解读都是有所不同甚至相距甚远的,而这与解读者本人的性别、性格、文化程度、人生经历以及自我感悟周边影响等等都是分不开的。
这几位老师里边,讲解有棱有角,最能体现豪气的我感觉是刘心武老师,他的解读也相对中规中矩。马瑞芳老师虽是女性,然其看法亦有豪爽大气且爱憎分明的一面,可能和她的山东性格有关吧。而蒋勋老师虽为男性,但其解读却非常细腻,注意到很多细节,且对一众红楼儿女是非常喜欢且极度宽容的态度,可能和其较为年长有关,而身为台湾人的诗人气质也让他的讲解有了一丝温婉。这其中,蒙曼老师和其他几位相比,虽也年近半百,但语言幽默,且潮词较多,更贴近年轻人口味,她和蒋勋老师都是浪漫性更强,少了批判,多了对红楼儿女的喜爱及理解……
对于同一本书,我们凡人虽无文学巨匠理解之广度及深度,但亦受年龄、经历、心境等诸方面影响,现在的你对《红楼梦》是什么感觉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