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女士,有一个毛病,就是她老公每次做的菜端上桌,她都要指指点点,不是咸了就是淡了,要不就是肉丝切错丝了。几十年来,几乎每顿饭都在挑剔。
后来她老公对做饭的事情就没有了兴趣,每顿就胡乱弄几个菜,管饱就够。也是哈,不管怎么做都会被挑剔,还不如不做,或者说不好好做。
后来夫妻俩去帮自己的儿子带孩子,老公做菜的水平突飞猛进,连比较有难度的酸笋鸡,松鼠鱼这类大菜都不在话下。
他们的儿子说,他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是他老婆的功劳。
儿子说:如果我妈说太咸了,我老婆就会说:没事妈,我口味重,就爱咸的辣的。
如果我妈嫌肉不烂,我老婆就会说你儿子就喜欢有嚼劲。
我爸炒了花甲,我老婆就煞有介事的说爸这手艺去开个店,生意肯定很好。
儿子说厨艺平平的他爸,在儿媳妇的‘’阿谀奉承‘下’迅速成长为一个大厨。
这就是理解赞美包容的力量。
有人说最讨厌那种自己不动手,一边享受着别人的劳动成果,一边处处挑剔,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的人。
有人说和我老妈一模一样的,只要是我做的菜没有她不挑剔的,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不是冷了就是热了,带她去饭店吃饭更是从开始吃,一直说到结束,几乎没有哪道菜能让她满意,让人心里憋屈得很。现在老了,生活不能治理了,请个阿姨照顾她,可那张嘴仍然改不了,气得阿姨都不想干了。
下面的跟评很多,似乎在很多家里都有这样的情况。
有人还开玩笑对这个儿子说,你找老婆的眼光比你爸好多了,你老婆是你们家庭氛围的稳定剂。最讨厌那种自己不做,还指手画脚评论的人
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视频,也是一个儿子说的。他说他的母亲赞美了他父亲一辈子,不管他父亲做的什么菜,做得好还是不好,都会得到他母亲的赞美,哪怕这道菜实在是太难吃,他母亲仍然是赞美。于是他的父亲在母亲的赞美声中心甘情愿任劳任怨地干了一辈子的家务活,做了一辈子的饭。而母亲舒舒服服地享受了一辈子父亲的照顾,父亲在母亲的赞美声中,菜也越做越好。
他说,有一次父亲做的一道菜,实在是太难吃了,没盐没味的,他母亲仍然说好吃,仍然夸赞他的父亲。他都忍不住了,对他母亲说这样的菜你都夸得出来,他母亲说:菜新鲜。他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说母亲总是能够找到他父亲身上的优点。
互相鼓励和肯定,才能让家庭更美好。夸奖鼓励对谁都是一剂良药。
我有一位朋友就说他以前也做家务事,也买菜,但是每次买回来的菜,做的饭都不能让他老婆满意,后来他干脆不做了,老婆又骂他懒,不体谅人。他说反正都是挨骂,不做至少轻松一些,做了挨骂又何必做。
有一位网友说,我也是天天被儿媳妇灌迷魂汤式的夸奖中,迷失了自己,几年来一直在家里当牛做马。
另一位网友的评论,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他说,不管自己家还是别人家,饭菜好吃,多吃点,不好吃,少吃点,可以赞美,但不可以挑毛病,真不满意就自己上。哪怕是饭店,熟悉的话,委婉提点建议,不熟悉,下次不来就行了。
在家里,有的夫妻,就靠否定对方活着,每次开口必是挑剔打击,结果是一家人都难得开心。
一个人如果整天被别人挑刺打击,久而久之,信心没了。如果经常受到鼓励,自然就会形成动力。人都需要被肯定,当他发现自己有价值就能干得越来越有劲。
有人说这样的人是情商高,我不否认,这确实是情商高,但是很多时候所谓的高情商其实是一种善良。互相鼓励和肯定,才能让家庭更美好。
毫无意义的抱怨是影响夫妻感情最大的杀手,很多家庭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零碎小事闹得鸡飞狗跳。
我们大家都要学会多鼓励,多赞美,多理解,多包容,多尊重,多欣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