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乐音老人佛琴论初稿

乐音老人佛琴论初稿

作者: 篱下老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0-12 23:56 被阅读502次
    调御丈夫

    序言

    相传伏羲氏见凤凰集于梧桐,乃象其形伐以为琴,此为上古制琴之始。然人只知世间有琴,而不知天上之琴,只知伏羲氏之琴,而不知释迦氏之琴,可不惜哉!乐音老人乃会通佛法作佛琴论,其辞曰:

    琴之道,由来已久,考诸论著,皆儒、道之说。儒与道者,所说不出三界之理,乃以五伦之琴弹道德无为之音,故四象、五行之言彰焉。

    《法华经》云: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皆顺佛法,故佛琴之论也宜矣!当知释迦氏亦善琴者,乃以五乘六度之弦,调正觉解脱之音,故般若解脱之理诠焉!

    自古及今,善治之家,风雅之士,无故不撤琴,其中不乏释子之流,欲以为自修及援琴入佛方便,且论佛琴之义,令闻者知而行焉。

    第一章·佛琴之象

    佛琴长百二十余五公分,象如来身长120指。余五分乃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功德法身。三尺六寸五分,表法、报、化三身,六度、五分法身。

    琴头表无见顶相,足表福慧二足。

    佛琴顶上别有圆起处,象肉髻相,又表般若圆满义。

    琴头弦起端高出琴板处(俗称岳山),表涅槃山。

    佛琴涅槃山呈月牙形,表烦恼灭尽有余涅槃象。

    面阳板呈圆弧形象第一义谛天,底板属阴象自性平等之地。

    泛音、散音、按音,真、俗、中三谛音。真者泛音超于界外;俗者按音,安立世俗。中者散音不着空俗,平等现物。

    泛音有九十一,散音有七,按音百四十一音,合共二百四十五音。表大千世界有情无情无量音声一一皆是中道之音。

    七弦表七菩提分法。亦表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又五弦扰动为水,表五浊生死之河。五弦即动而静表五乘五味说法入华藏毗卢性海。后二弦表悲、智二德。

    五音表阿修罗、帝释天、大辩天、紧那罗天、梵天音。又表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五乘说法音。

    十三徽表娑婆世界在华藏世界第十三层。又前十徽表十法界,后三徽表佛法僧三宝,戒定慧、三法印。

    琴背枕表五调停心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

    佛琴一池,表中道第一义谛圆音,又表一真法界,此上琴。二池表空、有二门为下琴。若是净土之琴,此为七宝池。

    二雁足表戒、乘。

    调琴十指各表华严十度,即施、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是以十度之手调五乘正觉之音也。

    此论佛琴其象竟。佛琴之理后当说。

    第二章·观心调琴法

    琴者,禁也,禁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淫,入一实解脱境界。夫佛子,若欲调琴灭罪,通于圣境,利济一切。

    第一先须盥漱整威仪:

    严治琴室,香花供养,安奉本师释迦牟尼佛像。跏趺而坐,或东西面,安素琴在前,令与身距二拳,脐对五徽,澄心端身,舌抵上腭,调和呼吸,此是佛琴正坐之象。

    夫五音之声者,耳根所缘之境,若不入观,即润生死。若能知入观,反闻自性,了音声性空,可以当下直证圆通。

    故第二须知入观:

    先观想所坐之座高广严好,所对之琴体同太虚,量等沙界。次观座下皆有天龙八部四众围绕听琴。次须运心作观,观我能为众艺童子菩萨,以清净智慧琴音传佛正教,以十度之手,调五乘七觉圆音,上供三宝,中奉圣贤,下及六道众生。想所出声,非但此一席众,乃至十方皆得听受,名为假观。

    次观调琴之人,所调之琴,何者是琴,何者是曲,为弦、木是?为漆、徽是?为宫商角徵羽是?所调之音,为当手出?为是弦出?为是弦指和合而出音?闻此音者,为耳闻?为心闻?为有我为无我?观此四众,为是实有?为后想生?推而寻之,四众非有,毕竟无有能调之人及所调之音,是名空观。

    虽无所抚之琴,所调之曲,而弦木有象,宫商宛然。虽无能调之人,而有我身为众供养。虽非内外不离内外,虽非弦木不出弦木。虽非指爪不离指爪。从始至终必无差谬,名不可思议中道正观。

    能作此解,能作此观,名为三观于一念得,不前不后,三观宛然。

    虽无施者而有妙音供养。虽无受者,三宝畟塞,四众宛然。虽无法座,登座调琴。非一二三,而一二三,名为法施檀波罗蜜。

    专心调琴,抺挑勾踢、绰注吟猱,不失法度、名为持戒。

    忍耐恶觉、名闻财利皆不能恼,名之为忍。

    一心不息,从始至终无有懈堕,名为精进。专调此曲,无有贪著爱味,名之为禅。

    起承转合,分别无谬,律吕分明,无不谛了,名为般若。是名六波罗蜜具足。

    自行此法名之为实,传授外人名之为权。若从生至老一生修进,以此成就自他功德。于无始心名为正因种子,若有心观名为了因,高座四众闻受因缘名为因缘,三因具足。若观未明但是性德;研之不已观心相应,名托圣胎;以胎业成就名为修德。中间四十二位亦名性修。至于极果名为种智。伊字三点不纵不横,名大涅槃,名到彼岸,名第一义空平等大慧。是名调琴正观。菩萨以此成办无边功德,信者可施,无问莫说。

    第三流通者:

    若自调自度不名为慈,见苦不救不名为悲。既修正观现前,复应庄严法界。调琴已竟,复愿以此调琴观修功德,回向已登正觉之者,早度众生。入位之人,悉登上地。未入位者即运慈悲二法,愿未来世往生净土,成等正觉。能做此观,即为真佛子,善作世间众艺皆入佛法也!

    自在说法

    第三章·调琴之法

    调琴之始,先结转法轮印当胸,结印之法,先右手(大食二指)施戒相对,(余三指)忍进禅微屈;左手(大食)慧方相对,(余三)力愿智微屈,右手掌心朝外,左手掌心向内。施戒慧方相对,呈拈花式。心念南无中天教主调御丈夫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次念《遗教经》处中得道篇。

    起式、万籁朝佛式

    正调琴时,以左手中指立九十徽三分处,忍进相离,呈触地降魔式,右手呈说法式。放空身心,想自身广大,如毗卢遮那,遍一切处,一切音皆入我琴之中。其心自然虚寂,而大千之音自然不鼓而动也。此为第一、万籁朝琴式,亦是陶潜无弦琴之宗也。

    第一式、长行式,又称观机逗教、回心向善式

    世言挑式,佛琴曰说法式,即以左手施戒相捻,如常法,令施(拇)指尖与戒(食)指背平,施指附戒指指与肉交界中央处。正说(挑)时为说长行经。屈收施戒二指呈龙眼式,佛琴称金刚怒目,继而挑出转龙眼为凤眼,佛琴称慈眼彻视,寓转恶为善,又折摄降魔。因现善恶之相,不改慈悲度众之本怀故。故其音舒长以远。

    第二式,苦口重颂式

    俗称撮式,为佛说重颂经典之义,佛先说长行法,恐有迟到者未闻,又令众生更闻易持故,以偈文说重颂,虽有二音,然同一韵,应同时触发,不可一前一后。其音自然和且美矣!

    第三式,记别授决式

    俗称打式,为世尊授弟子当来之决,故其音直而有力,决定义成。

    第四式,孤起式

    俗称带起,此为佛陀说孤起颂之式,如法句经,是孤起无长行之颂。故其音孤而简净,其韵轻如。

    第六五式,无问自说式

    俗称泛音,佛琴约无问自说,如说弥陀经,众无能问者,故不待问,而只说胸臆,故其音清丽高出常情之外。

    第六式,缘起式

    俗称掏起,此为佛以请问或某事因缘说法之象,故其音稍有停顿容思惟处。

    第七式,譬喻式

    俗称劈,为佛说譬喻法令开众解,故其音应有天雷乍动,豁然开朗之象。

    第八式、本事式

    俗称抹,佛琴称本事事,为佛说弟子过去因缘之事,令生诫勉。故其音旁侧而出,而有突兀惊奇之象。

    第九式、本生式

    俗称踢式,为佛自说本生之事。令闻而法之,以增人信力。故琴音促而有殷切之韵。

    第十式、方广式

    俗称勾,佛琴称方广,为佛说大乘方广教法,其理方正而广远,其义幽深难测,故其音方正有力。

    第十一式、未曾有式

    俗称猱,佛琴为未曾有式,为说弟子宿世稀奇殊特之事。故其音奇而有旋回追古之势。

    第十二式、议论式

    俗称吟,此为佛琴议论式,为佛论述种种法相,令闻着明了,故其音有哀而幽雅之致。

    第十四式、归顺忏悔式

    俗称跪指,佛琴称归顺忏悔式,故其音恕恳切至诚之象。

    第十五捻花含笑式

    大、中指拈弦轻起,此为佛琴捻花含笑式,为灵山教外别传涅槃心印之象,故其音,轻而泯有无之作。

    第十六,慑魔归服式

    俗称轮指,佛琴为慑魔归服式,故其音厉而威之象。

    此待续,因诸佛度生手段无穷,故其指象亦应万变,待诸方家有得于心而加之。

    第十七式,历境炼心式

    俗称历,佛琴称历境炼心式,为对缘历境修行,即俗而离俗之象,故其音有抗而不抵之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音老人佛琴论初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pn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