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心理
4.童年时,谁没精打细算过父母给的爱?

4.童年时,谁没精打细算过父母给的爱?

作者: 九仙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08:01 被阅读25次

    1.

    陈末在家中排行老二,母亲偏爱哥哥,父亲疼爱妹妹,唯独作为第二个孩子的陈末常常觉得自己没人爱。

    小时候哥哥不小心打碎了热水壶,母亲凑上前,忙将哥哥拉至水龙头旁,一边用自来水冲,一边关切地问“疼不疼?”

    可是,陈末不小心打碎热水壶那天,手烫得起了泡,母亲却是一句“现在一个热水瓶多贵的,你怎么这么不小心?”

    陈末忍着痛没说话,原来在母亲心里,他比不上热水壶重要。

    哥哥生日时,母亲特意做了哥哥爱吃的小酥肉,亦提前准备了生日礼物——一件黑色皮夹克,而陈末的生日,母亲忘得干干净净。

    陈末上初二那一年,哥哥学会了吸烟,也教会了陈末,母亲意外得知那天,陈末刚踏入家门,母亲的扫帚便上来了。

    “叫你给我抽烟,狗东西——”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叫你抽,叫你抽!”母亲边打边骂。

    而哥哥叼着烟回到家时,母亲不过一句,“儿啊,抽烟对身体不好。”

    待父亲下班回到家时,母亲很快告了“御状”,陈末以为父亲会问清楚事情的经过时,却又挨了一顿揍。

    在陈末心里,因为是他,所以怎样都是错的,倘若是哥哥,便截然不同。

    即便如此,母亲常常对陈末讲,我对你们都是一样爱的。也许在每个非独生子女心里,父亲或者母亲多给哪个孩子夹一块肉,其他的孩子都会觉得失落,更何况差别悬殊到如陈末和哥哥。

    多子女的父母常喜欢用一碗水端平来形容自己并没有偏向谁,可是绝大多数的孩子在获得爱的多与少上,在你对ta好与坏上,都是精打细算相当敏感的。

    图片来自网络

    2.

    童年时,得到父母的疼爱和称赞是很多孩子努力的原因。

    小学五年级的期中考,小念的成绩从班级第十名退步到二十名。

    “你怎么这么笨?你们班就五十人你考二十名,丢人。”母亲责备他。

    小念咬着唇低头不说话。

    到了期末考时,小念从二十名一跃成为第三名。

    “你为什么就不能考个第一名?”母亲依然是责备。

    小念咬着唇不说话,从此比以前更努力,来年的期中考,小念终于考了第一名。

    当她拿了成绩单,兴高采烈跑回家拿给母亲看,他以为这一次母亲一定不会再责备她了。

    “没出息,考个第一有什么好高兴的,看看你那破落样子跟门口要饭的叫花子有啥区别。”

    小念满心的欢喜瞬间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我真的很差劲”。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爱,尤其是来自于父亲母亲的爱,但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爱。

    在小念心里,做与不做都是错的,怎样做都会被责备,他似乎永远都得不到母亲的疼爱和鼓励。

    每个孩子,都曾经很努力的去成为父母喜欢的孩子,以此去换取爱,因为他们知道那是换取爱的唯一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

    3.

    从小需要通过加倍努力、百般讨好去从父母那里换取爱的孩子,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也会百般讨好爱人,以此求得或者换取对方的爱。

    从小被父母区别对待、诸多指责的孩子,在成年后即使在不如自己的人那里也会显得自卑。

    任何一对父母,倘若在孩子童年时能够给予支持和尊重、无条件的爱与关怀以及安全感,那么这个孩子从小便健康自信、有着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可惜,大多数的父母都做不到,大多数的孩子都得不到。

    我们的父母一直铭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我打你骂你都是因为我爱你,我对你不好是因为你不好,也将这种思想成功的灌输给孩子,而可怜的孩子就这样越来越努力越来越自卑,他们在父母的“爱”里屡次受伤。

    不管是陈末还是小念,童年时都没有得到父母对于他们情感需求的回应,这种不安全的情感依附模式,会在成年后被投射到他们与朋友或者伴侣的关系中。

    几乎每一个陈末或者每一个小念,都曾很努力的长大,因为他们都相信“长大了就好了”。

    有人说,我长大之后没有再像小时候那么害怕被父母责备了,小时候的情绪情感体验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我比以前更自信了。

    可是,童年时受过的伤,长大了真的能好吗?

    答案既不是肯定的,也不是否定的。

    有些心伤,一直藏在潜意识里,伴着个人成长,且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个体。

    也许,如素黑所说,你的潜意识在试探你,想让你再度堕入自我否定的思想陷阱。

    有些心伤,会因为成长中某一种补偿性的情感获得,或者自愈能力的习得而痊愈。

    图片来自网络

    4.

    童年时,谁不是在爱里精打细算,可是精打细算后的账目——那些因为父母的“爱”而受的伤在成年后要怎么治愈呢?

    其一,接受。接受意味着对自己表现出同情心,不是接受童年的那些伤,而是我接受我的童年就是那个样子,过去的已经过去,亦不能通过穿越去改变,这种接受是坦然面对,不是逃避。

    如海灵格诗中所写: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我允许,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如此的评判我,如此的对待我/因为我知道/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在他那里,他是对的/若我觉得他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伤害的只是自己

    其二,原谅。原谅意味着原谅当初的父母,也原谅过去的和现在的自己,因为那不是我的错,原谅也意味着结束自我怨恨和责备。

    武志红老师曾提到,自爱是内在父母爱内在小孩。

    自爱是原谅的基础,原谅是疗愈幼时伤痛的基础。

    其三,将关注点放在当下和未来,而不是过去。倘若无休止的去强化往日的“心”伤,损耗的是当下善待自己的心力。

    其四,学会客观看待自己,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他人的对待方式和情感反应。

    《天才儿童的戏剧》中曾写道:当病人终于意识到,这些年来她努力获取的那份爱以及她的自我否定针对的都不是她这个人时,当她终于意识到,父母在称赞她的美丽和成就时称赞的是美丽与成就本身,而不是她这个人时,治疗才算到达一个转折点。

    当我们明白或意识到如上所述的转折点,那么童年的“心”伤,在“长大”时便能痊愈。

    当个体成人后,学会了自爱,这个得到爱和付出爱的基础,当初那个需要特别努力去获取父母爱的内在小孩便长大了,那个内在父母也不再那么苛刻。

    365天无戒极限挑战训练营  第32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童年时,谁没精打细算过父母给的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ps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