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文学体裁,它不但要求语言的凝练,而且还讲究音节、声调、韵律等方面。尽管诗歌的要求很高,但这对于我们智慧的中国人来讲根本就是小菜一碟,泱泱中华五千年,这其间不知涌现出了多少的文人墨客,而保留下来的诗篇则更是恒河沙数,不胜枚举。
诗歌不但类型繁多,而且表达方式也多有不同,或浪漫,或婉约,或直抒胸臆,或曲折婉转;直抒胸臆的诗我们暂且不论,而一些曲折婉转的诗却真的是隐晦至深,叫人难以捉摸作者的本意,其中就有这么一首,绝对堪称“最隐晦诗歌”的代表之作。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朱庆馀的笔下,是一首文字隽永优美的七言绝句: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全诗精雕细琢,刻画入微,把一个新婚伊始的新娘子精心梳妆打扮,但又不知道能否讨得公婆欢心于是就先问问自己丈夫的那种忐忑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洞房昨夜停红烛”写的是新婚的洞房花烛夜;“待晓堂前拜舅姑”是说第二天天亮了就要去正堂正式拜见公婆了,“舅姑”就是“公婆”的意思;“妆罢低声问夫婿”是说新娘子一番精心装扮之后就小心翼翼地问了问自己的丈夫,问的是什么呢?就是“画眉深浅入时无?”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你看我描的眉是浓了还是淡了?”也就是说“你看我这样打扮行不行呢?”
这显然是一首描写“闺意”的佳作,语言优美、婉转动人。但是,这真的是作者朱庆馀的本意吗?不,朱庆馀另有深意!另有深意?那我们怎么就看不出来呢?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纵观全诗的字字句句,我们实难明白朱庆馀的深意,这首诗真的是太“隐晦”了;不过,如果我们看了这首诗的题目,或许有助于我们去理解诗的背后的含义。诗的题目叫做《近试上张水部》,“张水部”即张籍,“近试”就是“近来考试”。原来,作者朱庆馀参加了科举考试,而他的老师张籍正是那次科考的监考官,所以朱庆馀就写了这首诗,把自己比作“新娘子”,把张籍比作“夫婿”,而把那些总管考试的主考官们比作了“舅姑”。
此诗的深意正是朱庆馀对自己本次科考不大放心,就想问一问老师张籍,看看自己的答卷是不是能够让主考官们满意。原来,诗中的“画眉”指的竟是作者的“考试试卷”!
故事还没有结束,既然自己的学生朱庆馀写诗问了自己,自己不予答复也有些说不过去,于是,张籍也作诗一首,派人给送朱庆馀送了过去,张籍的这首诗的题目就叫做《酬朱庆馀》,全诗如下: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同样也是一首隐晦至深的诗,如果不联系到当时的情境,人们也是无法理解其中深意的。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既貌美又有歌喉的采菱姑娘明知自己漂亮,但又因太过爱美而不免有些怀疑起来,而姑娘的这种忧虑完全是多余的,因为那些华而不实、徒有外表的“齐纨”并不值得观赏,只有采菱姑娘的“一曲菱歌”才是最珍贵的,这当然只是诗的表面意思,其实这首诗暗含的是张籍对朱庆馀肯定的答复:不要有所顾虑,你的答卷是完全能够被主考官们认可的。
怎么样,像这样的诗歌,你服不服!我们现代人是不是要发出这样的感慨了:古代的那些诗人们,可真会玩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