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我是誓言,来自广州。
这一周我的阅读进度是《思维力》的第三至六章,给我启发比较大的是界定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还有善用假设性思考。
“界定问题真正的挑战就在于澄清问题的本质并回答这问题期待解决什么,需要达成怎样的目标。”——Jean E. Pretz et al.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界定问题,否则就是瞎忙,这也是为何总是看到一些人很忙很努力,却总是犯同一类或相似的错误的原因。另外伙伴们提醒了一个要点,就是不要把表层问题的解决方案,误认为是问题本身。
界定问题,通常涉及几个方面:(自我总结,欢迎继续补充)
1.划分问题的边界范围(背景、时间、空间、物品)
2.找出问题的隐含假设
3.梳理问题产生的过程
4.明确解决问的目标
明确了这四点,后期的分析和摸索都遵循这个方向,进行剖析和挖掘。
结合我的实际工作,会发现很多人搞不清晰自己面对的是问题的表象还是问题的本质。遇到一个情况,就冲着这个情况的表象、甚至是这个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或者一些干扰信息进行思考,而忽略了背后的根本原因。例如,当有人拿着问题来找我的时候,我经常不是直接提出解决的建议,而是协助他们理清头绪。
首先,我请ta先描述当前的情况,目前遇到的问题涉及哪个系统哪个流程和哪些来源的数据(信息),影响了什么环节。
其次,得到当前情况(问题结果)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是什么,而我们的目标又是什么,之前有啥差距,是否必要解决的问题。
再次,ta说说这个问题,是怎么一步步产生的。如果能说到这一步的人一般已经有初步的判断并可能已有想法和建议。但,这个时候要考虑跳出ta的逻辑模式,站着旁观者的角度,甚至对立面的角度考虑是否合理和真实。
在沟通的过程中,ta描述问题,我同时把握逻辑性对每一步的“推论”提出“why”,通过不断问为什么,引导找出这个问题表象背后的原因,这里其实就是《思维力》里面提及的5问法吧。同时,对于ta提出的建议,会尝试自问和反问“so what”,尝试把这个必然性和导向性理清楚。
界定问题是第一步——读《思维力》第二周有感最后把整个思考和分析过程,用导图记录,归类,成为逻辑树格式。用这个过程,不敢说肯定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但相信一定能深化对问题的认识,离真正解决问题又跟进了一步。
界定问题是第一步——读《思维力》第二周有感在分析界定问题的过程中,离不开假设性思考。前面说到的自上而下选用框架的模式何尝不是在运用假设性思考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来做零基思考,去穷尽各种情况找到问题的根源,因此更多是运用经验和对当前情况的假设,验证,排除,调整、再验证,来逐步推导出最可能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样做能在借用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思考的效率和准确性,带着目的和假设方向去探寻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运用假设性思考时,假设很重要,很多初步判断是基于假设而做出。这个假设是否理性和合理,直接影响后面的推论。同时应有自省的悟性,明确自己是在试错,而不是在“验对”。就是说要知道我们在做假设,看看假设推论得对不对,千万不要以为已经找到了最终的“真理”而把所有努力都花在证明这个“真理”上,就舍本逐末了。
界定问题是第一步——读《思维力》第二周有感以上是我本周阅读《思维力——高效系统思维》的收获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