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有一个女同事,平时如果你在微信上看到她,你会觉得她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有生活情趣的女子,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你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值得交往、值得做朋友的人。
在她微信上,有分享养花的喜悦,有对生活里点滴美好事物的发现和由衷地赞美,有什么什么时候音乐会、旅游的消息,总之在她微信上,你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善于发现美、热爱生活、懂得生活且会生活、值得交往的朋友。
然而当你实实在在地面对这个人时,我想你会和我们她的身边每一个同事的想法差不多:如果没什么事,还是尽量离得远远的,这才是上策!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实如果你跟她做同事相处久了的话,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时时、处处为自己精打细算的人,不论说话、办事都是或有意或无意地要求对方围着自己转、被自己利用的人,而且这也是一个虚情假意甚至无情无义的人,可以说她所说的所有的话,同事之中没有一个相信的,而且她的防人意识还很强,基本上每句话,都不会轻易地扯到自己的身上,即使扯到自己身上,你也会发现是如此地虚伪、做作且言不由衷,面对自己身边的同事甚至身边的人,动辄就轻易地来几句讽刺、嘲笑的话,要不笑别人收入低,要不就笑同事身材不够好。
所以平时尽可能地,大家都躲得远远的。可以说,在她身边,基本上没有愿意和她交往的人。
有时我在想,怎么会这样的呢?思来想去,我想这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尽情而自由地追逐着自己渴望的东西,如美,如生活的乐趣,如他人的欣赏与尊重等等,然而也许因为过往的经历或遭遇,也许因为性格,再也许对外界和他人的带有某种偏见的判断,总之她又是如此地拒绝、抵挡真实的社会,与身边的人和周边的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不让真实的自己展现在这个世界,而是以一个虚假、言不由衷且做作的自己来代替真实的自己来面对和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分析的对吗?不知道。但我却可以确定,这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二
我还有一个同事,这是一个将近九0后的女孩,在前几年她刚刚成为我们同事时也可以说那时她是职场上的新人类,那时她刚来我们单位,不论走到哪,都笑脸吟吟,而且又好声好气,而且每次出声嘴又特别地甜,可以说,她初来乍到,没有一个同事不对她拥有好印象的。
可是,是什么时候,慢慢地,大家不知是自己本能地,还是对方有意地,总之不知什么时候起,身边就没有人怎么跟她交流和交往了,而她,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把自己裹得紧紧的,基本上除了自己办公室,不论走到哪里,很少听到她的声音、见到她的笑脸,往往在其它办公室办好她该办的事,就见她匆匆离去的身影,而如果偶然在外面碰到面呢,你想跟她打招呼,却发现对面的是一副冷若冰霜的脸,于是你也不好再打招呼,只能低着头装作什么也没看到而匆匆离去。
那之后,基本上除了她自己的办公室的同事,没有一个同事再跟她打过什么招呼,说过什么话,用大家的话来说,就是“见了面也不睬人,有点怪怪的”,从那以后,大家对她这种脾性也习以为常了、也见怪不怪了,再之后,她离开了做了几年的单位,至今,单位的同事再讲起她,好像也没几个人知道她、熟识她的,即使是在这干了很多年的老员工,讲起这个年轻人,也似乎仅仅有点印象而已而具体情况却一点也不清楚。
这是怎么回事?
我想,我的这位年轻的同事可能一直生活在自卑中,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的家境不好,而她又是一个很在乎外界条件的人,很在乎别人看法和评价的人,曾经我跟她在同一个部门共事过,感觉她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有时别人无意、无心的一句玩笑也会令她心里不爽且很长时间,认为别人在有意地嘲笑她,当然这些东西她并不说出来,只是在与同事的交往中,从先前的十分热情到后面的与同事发展到自发、主动地对同事冷若冰霜、不理不睬。
——可以说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她在面对外部事物时的由自我认知而启动的自我反应:
对同事热情、欢迎还是冷淡、拒绝都是由她自己的心理认知而决定的,即她的内心造就了现在她所有的表现和反应。而与外界我们这些身边的同事的反应、表现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三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就包括我,现在在写着上面和以下的文字,在说着我自己内心关于某人、某事、某现象的看法和意见,这些看法和意见都离不开自己的心中的想法、看法和判断,还有意识、观念、心理、视野等等关于一个人、每个人最基本的内在世界对外在世界的反应、理解和解读。
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独有的独特世界,父母给了我们生存在这世上最基本的生命,而我们自己则在专属于自己、旁人无可替代的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一切、所耳濡目染的一切再配以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官、感觉、心理等,从而成为我们现在这个不论说话还是办事还是思考还是其它等专属于自己独有的样子。
只不过,我们每一个活在这个世上的最基本的生命个体,生活在这世上,面临的最基本的任务和挑战就是如何更好地认清并适应周围的外部世界。
——如何将内在的专属于自己独有的心理、精神世界与外界真实、赤裸裸甚至残酷的生存、竞争世界有效地衍接,是衡量、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是否能理性地判断和对待外部事物、是否能够适应外部世界的根本要素。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成长中,都在随时且不断或主动或被动地改变着自己的认知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中逐步地认识外部的世界,逐步地适应外部的世界,只不过这种成长对于有些人来说是被动且不自觉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主动并去积极适应和改变的,但不论怎么样,我们的内在世界决定了我们面对外部世界的姿势和态度,是我们的内心决定了我们在外部世界的遭遇和风景。
由此可见,境由心生,真的不是一句简单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