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原创首发。
0529同辈压力
昨天学习到一个概念叫做同辈压力。
大概意思就是你周围人会对你造成巨大的消费与生活方面的影响。
我试着提出几个生活中我切身体会到的例子来进行分析。
比如说一个在校学生,他的周围的同学都有一个手机,原因可能是家长比较忙,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
然后假设这个学生是你家的孩子,你家的孩子也想要一个手机。
因为他觉得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
如果别人有自己没有,自己就显得不合群儿。
然后本来他应该学习看书,但同辈都在玩游戏,他也就会跟着一起玩游戏。
这就是同辈压力。
再比如:我们家周围的孩子都报了补习班儿,而且有些报了一对一的补习班。
虽然我家的孩子很优秀,成绩总是在上游。
但是他有时候也会主动给我提出来,我也想报补习班。
同时老婆由于周围人都报补习班儿,自己心里感觉到有压力。
也是会时不时向我提出来,是不是要给孩子报一个补习班儿?
我每次都会拒绝。
从经济上考虑,报补习班是在浪费钱。
从科学上考虑,报补习班也是在浪费钱。
从孩子的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性上去考虑,觉得报了补习班儿会造成孩子更大的被动性,减少孩子的主观学习能力。
然后我就会拒绝,拒绝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
但是在拒绝的时候我也会顶着巨大的压力。
因为我得给老婆孩子一个适当合理的解释。
给孩子的解释就是咱们家的孩子都不需要报补习班,我相信你们可以独立学习。
给老婆的解释就是不需要报补习班儿,咱们家孩子都挺优秀的。实在有什么不会的,找我问一问就行,我都懂。
但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发现很多中学甚至小学课本的内容我作为一个硕士都无法解答了。
如果想要解答的话,还需要认真的把课本读一读,看一看。
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去思考。
报补习班也是同辈压力的表现。
对于教育上不停投入,比较,甚至攀比。
这些都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同辈压力。
不停的在教育上花钱,从而可能造成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方面过度的额外的甚至超过家庭负担的支出。
家长会简单的认为只要花的钱够多,孩子的教育一定就更好。
同辈压力是来自于对同辈的模仿。
同时也是在同辈之间具有归属感的一种表现。
归属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基本需要,一个被周围团体拒绝的人是很失落的,很孤独的。
很多人为了融入某个团体,甚至会做出很大的牺牲。
然后即使他认为一件事情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他不想格格不入,也会发出赞同周围人的声音。
比如《皇帝的新装》,皇帝的子民,大家都是很聪明的,但是为了融入周围的团体,大家都选择对事实视而不见。
乌合之众,这本书讲的也是大众互相之间影响。认为大众在群体之间会降低判断力,进而做出愚蠢的行为。
但是最新的研究表示,大众的判断力并不低下,他们只是不想自己显得不合群而已。
所以随大溜的是一部分人,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人。
但是由于他们最早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
另外一部分人,不想表达真实的想法,因为这样会显得自己不合群。
同时那些真正有思想的人或许也会选择默不出声。
所以,社会上有些人为了引导他人的行为,会根据群众的从众心理,故意设置几个托,来诱导群众做出符合他们利益的行为。
同时,很多群里边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然后会出现一批人在那儿溜须拍马,然后剩下的人迫于压力也跟着溜须拍马,然后那些反对的声音就永远也听不到了。
所以如果你在一个群里面想听到大家真正的心声,一定要让大家匿名发表看法。
这样才会得到真正的答案。
然后才不会迷失在溜须拍马,一片阿谀奉承歌功颂德之中,从而丧失了真正改进的机会。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事就是独立思考。
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而不是人云亦云。
一件事情大家说对的,我们要思考是不是真的对的,有什么依据?
一件事情大家说错的,我们也要思考是不是真的错了,有什么依据?
每件事情都要认真的思考,独立的思考。
然后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然后为自己的判断负责任。
这样就是避免同辈压力最好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