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写得好,是因为那是古人的生活、娱乐消遣的方式,就比如,你现在随口就能哼唱一曲流行歌,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连一首歌都不会唱的,每个年代有不同的流行歌曲,而唐朝流行诗,宋朝流行词。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76183/a4d186438da96a26.png)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心情不好来一首
古人用诗来言志,所有的诗都不是表面的意思,这个要从诗人的背景和诗的语境来讲。
比如这两天和女儿一起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76183/2acf18bf44d074ef.png)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可不只是一首描写西湖风光和单单送别的诗。
林子方是杨万里的一个学生,两个谈起天来那可以说是三天三夜不带合眼的,太合拍了,不止是师生还是朋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76183/f820e4238a7ead68.png)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样一个人要离开自已,被皇上调到别处上任,不止是舍不得,更担心他此一别前途受影响。
所以杨万里就用心良苦地写了两首诗,明里写西湖这里多美好,”毕竟“两字用得非常之奇,把重点标在了西湖这里,这里是天子脚下,这里的莲叶、这里的荷花是不一样的。
接的什么天?天子的天,映的什么日?皇帝就是日,所以你别走了,想办法留下才是正事儿。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76183/d8f8618603d2da24.png)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也不知是林子方没听懂老师的苦口婆心,还是帝命难违,他还是走了。结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短短的两首诗,言简意深。
所以唐人每首诗后面都藏着许多的小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76183/335fc7e27ed78d51.png)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试探教官心意
古时考试前有个规矩,要把诗先呈给考官,这诗要能证明自已的能力。
如果诗得到考官的垂青,那必然会高中,板上钉钉的事儿。
所以只要想考取功名,诗这一项拿不下来就会扣很多印象分的。
唐代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76183/7cfcba1204a24740.png)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诗明面是一个新妇早起问丈夫,你看我这眉毛画的好不好,如果不庄重的话,婆婆会不会责怪于我?
其实这诗是写给考官的,看题目就知道了,考官啊,请看看我这诗如何,给个意见先?
朱庆余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这就是考官对他的肯定,所以在古时不会作诗,想升官发财成为高富帅,那是不可能的事。
好比今天的孩子,但凡有点才艺的,都会去参加个选秀啥的一个道理。
如果诗也做为选秀的标准,你再看看大家会不会有出色的作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76183/e046c1e3efcf6618.png)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在民间是可以救命的
到了宋代,出现了词,因为宋的艺术比较发达,而金融经济也不落后,所以人们升官发财娶娇妻已经不再是唯一追求了。
人们追求的是艺术享受,这样,民间就把词当成歌儿来唱。
讲一个小轶事,证明词可以在关键时刻能救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76183/38d7cdb262520168.png)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宋徽宗喜欢热闹,经常在民间搞些喜欢庆活动。
某年的正月十五,看过花灯,一高兴,就赏赐了当时在场平民御酒,这可是个光荣的事儿。
但当时有个小妇人(古代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封建,上街看花灯,约会找情郎什么的都是公开的事儿),这小妇人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喝完酒顺手就把金杯放进自已的衣袖里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76183/f5bcd1c688f31aea.png)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其实那些御用的制品都有专人看管,立即就被官家揪出来,带到徽宗面前,当时徽宗坐在帘帐后面,略带怒意问这小妇人,为何做出如此苟且之事,坏了他的雅兴。
小妇人倒是不卑不亢,从容回答:因私自出门,又饮了酒,面颊绯红,身带酒气,回家后无法自证清白,特拿金杯为证。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76183/b870398f9799f9cf.png)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皇上一听,气消了几分,他本是风雅之人,就说,那你做个词吧,做得好,我就放了你。
妇人沉吟片刻,就随口咏出:《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徽宗大喜,以金杯赐之,令卫士送归。
出自《大宋宣和遗事》
词做好了,真能救命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76183/aa7ffefbaefa7512.png)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所以在古代,诗与词不仅仅是一种文体,更多的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简单就如同吃饭喝水一样的事,更何况还有竞争,还可以让人脱离自已的阶级。
拭问,如何不会做得很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