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出原生家庭之伤

走出原生家庭之伤

作者: 小树苗的麻麻 | 来源:发表于2020-03-17 05:32 被阅读0次

    最近在跟着我婆婆一起追剧《安家》,一是因为喜欢孙俪的演技,娘娘演什么像什么,虽然颜值不如《甄嬛传》和《芈月传》里那么好看,但演技炉火纯青、入木三分,实在精彩。

    每个人追剧的关注点都不一样,我关注的是原生家庭,房似锦正值大好青春年华的28岁,但是,她的原生家庭令人汗颜。

    房似锦家中兄妹五个,上面三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她是老四,作为爹不疼娘不爱的孩子,她刚出生就因为是女孩要被扔到井里,小时候是家人的出气筒,为了活命练就了长跑的本领,在穷苦爷爷的帮助下才勉强上了高中,以自己坚强的毅力考上了老牌985江海大学。

    可是艰难大学毕业后,被原生家庭绊住的人生,房似锦的苦难并没有结束,她亲生母亲一次次要钱!要钱!要钱!一次要100万,是要给弟弟买房用。

    当房似锦的亲生母亲为了给她要钱,跑到她的工作单位大闹时,房似锦不得不跟姑姑实话实说:

        “你好,认识一下,我是房家要扔在井里头没死的老四,房四井,一二三四的四,水井的井。”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是房似锦多年才走出来的痛吧?

    这不禁让我想起之前看到过的电视剧,养活一家人的樊胜美,不受待见的苏明玉,都在遭受着原生家庭的拖累和纠缠。

    你再怎么委屈也要学着忍耐,学着去接受。这就是原生家庭带给一个孩子一生的痛苦。

    同情房似锦,但其实现实生活中偏偏就有很多这样的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母亲比比皆是,我妈妈也是这样的,我也曾直言对我妈妈说过:你重男轻女的思想太落后了,早晚有一天你会后悔的,而且我是从小到大一次又一次的对我妈妈说的,虽然成长的过程中我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场景,比如跟我爹去上班,比如我爹出差回家后给我们买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在80年代的十八线小县城,我爹总会买巧克力、锅巴、芝麻糖、面包、夹心饼干、桔子和苹果是一筐一筐的搬回家,这是我童年时期对我爸爸的印象,但是我深刻的一个画面是:我妈端着一碗蛋羹在喂我弟弟,然后我在一旁看着,并且成长的过程中我多次反驳我妈重男轻女的行为,比如,把我放在我三大妈家里,她带着我弟弟就各种忙活去了,要么去赶集,要么去看我姥爷......

    直到我长大以后,我依然非常介意我妈妈的那种思想,我也曾直言不讳的问我妈妈:你也多少受过一点教育的,你为什么这么重男轻女?我妈一开始是这样回复我的:你弟弟小,你应该让着点他~我内心火冒三丈:凭什么让着他?

    直到现在,时过境迁,我妈终于承认自己重男轻女的思想错了,终于知道女儿和儿子一样好,甚至比儿子更好的道理了,哈哈哈...我窃喜一秒钟。

    成长的经历总是悲喜交加的,我常常在想,一个人如果原生家庭非常幸福,自己综合能力又很强,然后又遇见一个好的伴侣,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幸运的。

    但其实不幸的是有75%的人原生家庭都不幸福,75%的人都与父母有难以调和的矛盾。

    不知道哪个大家曾说过: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你的一生,不幸的同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但是,原生家庭不是唯一正在影响我们的因素,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比自己想象的更坚强。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本书、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种治疗方法,能够像灵丹妙药一样,帮助你一蹴而就地完成心愿。

    个人愈合原生家庭之伤是一段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最终的结果。最终,你还是需要凭借自己的双腿、自身的聪明才智、对世界和自我的理解走出这森林的深处。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是你做出人生选择的契机,是继续走在这愈合的道路上,还是停留在这森林深处,全凭你此时此刻的选择。

    原生家庭之伤是一种永恒的情感丧失,对丧失的哀悼,将伴随我们的整个愈合道路。虽然创伤事件可能发生在童年,但是这些事件带来的创伤认知如今依然会被生活中的激活点唤醒。在创伤认知的影响下,我们会在内心产生自我批判之声,导致冲动的应激行为。唯一能够对抗创伤认知的,是内心的爱与滋养能量:它是当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后,还能够爱护、关心、同情和理解自己的能力,是我们心中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在爱与滋养能量的帮助下,我们与最诚实的、最精准的自我感悟——真我重新建立联结,在真我的引导中,我们抛开“面具”,走出“永恒的受害者”模式,重新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离开原生家庭对于任何人,哪怕是成长在健全原生家庭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它逼迫我们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的本质是孤独的。我们无法永远依附于另一个人,我们的个体生命与他人的个体生命本身就存在不可协调的矛盾。然而,这孤独的本质又为我们带来了人生的另一面,那就是自由,没有人可以为我们决定人生的走向。未来的命运会怎样,完全取决于我们此时此刻的想法和行动。

    只有成功地离开了原生家庭,我们才可能拥有空间去探讨如今自己应该与父母以何种方式相处。如果,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我们还需要父母的照料和准许,我们与父母只可能有一种相处模式,那就是不平等的相处模式。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己“别无选择”,只能被父母的态度、想法和行为推着往前走。我们可能一边怨恨着父母的管束,一边舍不得离开父母的照顾。无论用什么样的技巧相处,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只会在相互激怒,又在相互纵容中变得越来越差,我们也会在原生家庭之伤中越陷越深。

    所以,作为一个成年人,要懂得脱离自己的一元关系,从身体和精神上双重脱离,离开原生家庭包含两点:一是在生活中物质上不再依赖原生家庭的照料,二是在情感上不再需要原生家庭的准许。需要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

    我们只有诚实地面对真我,才能找到能与自己坦诚相对的伴侣,放下了不切实际的期待,我们可以更加理性、诚实地看待亲密关系,而不是把它当作弥补原生家庭创伤的工具。面对下一代,我们不必成为“完美的父母”,先学会如何爱与滋养自己,我们才能把爱的电量有效地传输给孩子,通过身体力行地设立家庭规则,我们培养了孩子重要的边界意识。我们的自我愈合之路将推动着新家庭成长周期的齿轮缓缓前进,打破原生家庭创伤世代传递的魔咒。

    昨天我女儿随口对我说:妈妈,你有一个坏脾气。

    我很惊讶,但是假装很淡定的问她:妈妈有什么坏习惯,你说说吧,我改一改。

    小树苗继续说:你经常批评我,我不听话的时候你就发脾气。

    我问她:那你发脾气的时候我怎么对你更好呢?我可不想对你发脾气,我那么爱你。

    小树苗继续说:你就应该这样很有耐心,我发脾气的时候你也要很有耐心。

    我继续反问:那你可不可以也不要发脾气?咱俩互相监督,谁发脾气了就相互提醒一下,以后咱俩都不能发脾气。

    小树苗毫不讲理的说:我可以偶尔发脾气,你不能发脾气!你得哄着我~

    我知道小树苗这是更希望我一直哄着她,我知道孩子是爱不坏的,就是要情感引导,我也知道自己有时候没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不听话就发脾气了,但是我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让自己先改变,身体力行的给孩子做榜样,我才能听到孩子真实的内心表达。

    所以说,养育一个孩子也是督促自己成长的一个极好的经历,为人母终于理解了我妈妈养育我们的辛苦,也终于放下了曾经埋怨妈妈内心的小九九,其实情感之伤相比较身体之伤、言语之伤更容易化解,我从数字心理学研究了我妈妈的生命数字之后发现,其实我妈妈也是被现实生活埋没的人才,其实她又何尝不是因为生活环境而被摧残的不得不被一些思维固化,理解她、懂她才能更好的爱她。

    如果我们假装看不见心灵中的原生家庭伤口,我们就永远无法从这伤痛中复原。

    未被正视和处理的原生家庭伤口,就像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一不小心碰开了盒盖,悲哀、羞耻、怨恨、愤怒、暴力就会像潮水一样涌出来,把人淹没在痛苦的洪流之中。

    比起父母,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是很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尊重个体价值、允许个人发展、理解个性独立的时代,有相对自由的空间和渠道,去审视、反省和挑战许多家庭的传统观念。

    勇敢的正视自己内心,更好的拥抱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出原生家庭之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xz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