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的约练,一直尝试着用外化技术给别人做,自己从来没有当来访者亲自体验过。所以,当来访者和观察员,对自己的月亮进行反馈,以及自身也存在很多的困惑时,就去寻求帮助,但当别人的解答令自己还是不太满意的时候,就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做一回来访者,亲自体验一回用外化是什么感觉?就如同Inspired Kim Berg说的那样,布丁吃过了才知道好不好。
今天终于寻找到了机会,当我两次尝试当来访者的时候,两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当咨询师问我看的玩偶是什么感觉时,我的回答出乎咨询师的意外,“一般人见到玩偶,感觉玩偶是在提醒他快速起床,而您却感觉是在提醒你休息。我很好奇是什么让你有了这种感觉?”接下来的回答依然没有朝着咨询师期待的方向走, 所以接下来的引领就受到了阻碍。在反馈的时候,针对这个卡住的点,我说了我的感受如果怎么样引领?可能会走下去。第二次体验的时候,效果好一些,但是在进入角色的时候,还是有些困难,尤其是受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的影响,当咨询师让我在心里说三遍“我是×x,我不是x×”时,内心更多的关注后面,我不是xx,我就是xx,我本来×x,越是说我不是XX,越想说,我就是这个人。后来在反馈时说,如果只说前半句“我是XX",后半句省略,可能会好一点。
这样说了,以后咨询师也说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
两次的亲身体验,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咨询师,感觉不同。所以很多事情当我们亲身体验以后,才更有话语权,也才能更好地共情理解到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