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19汉本1班
姓名:王成
电话:18188557045
《子夜》讲述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对于这个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我也是比较的感兴趣,因为那时中国正处于艰苦时代,内忧外患的国情,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痛苦的。
吴荪甫和赵伯韬都是资产阶级的领军人物,拥有着雄厚的资金和超众的才能。一个代表着民族,一个有美国强大财团的支撑。俗话说:一山不能容二虎。两虎共存必相争。矛盾是要有的,相争也就会有一方败。虽说小说是虚构的,但现实生活就也应该有这样的事实存在。但遇到这种问题,如果双方都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先暂时撇开个人利益,以民族利益为己任,一至对外,共同面对民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中国所走路程也许会更加好些,不用那么历经沧桑。但影响因素也挺多的,因为在动荡的年代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通过阅读,我觉得其中有一个特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无论是吴荪甫、赵伯涛还是小小屠维岳。他们在对话中都有相似之处,就是尽量不通过面部表情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被看透了,说明你就要被敌方玩弄了。这与我们面对困难是一样的,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能表现出一脸的慌张,否则打败你的不是对手有多么强劲,而是你输给了自己,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在他们的商谈中,他们都是冷静的,思路清晰,有头绪。正是这种自信与冷静,便会让对方感觉到压力,知道这个对手不简单。他们强劲的外表下也有微弱的一面,但这一面很难让人察觉,只有遇到苦难时会在没有人的地方流露。这也就是遇到困难时不能退缩,遇强则要把自己变得更强,使敌方有压力感。即使深处黑暗之中,也能自寻方向,直至黎明的到来。
这部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都刻画的深动,通过运用环境的变化来进一步揭示将要发生的事情,比如说下着大暴雨,风吹窗户作响,说明一种危机将至,当人失落无措时,风吹拂着树叶,似乎连树叶也都在嘲笑他。各种人物的形象也留在了读者心里,似乎书中的一幕也就像放电影一样放映在自己的眼前。这对于我们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因为平常我们所写的文章空洞,没有很好的把感情色彩注入到文章里面去,就有了千篇一律的感觉。虽说现在不能达到这种艺术创作能力,但也要学着向好的一个方向发展,慢慢去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对于人物的刻画也要去细致,《子夜》较有性格的人物有很多,能刻入脑海的也就是描写的活灵活现的。
《子夜》出版的那年,被翟秋白称为“子夜年”。因为它是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小说,题材源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虽没有吴荪甫那样的才干,但生活中不能变得像屠维岳那样的干练狡猾,我们需要有一颗观察社会的心,去洞察社会的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