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受朋友之邀,带娃去国图音乐厅看了一场演出。回家后,孩子把这场演出写到了日记里。春节后,又把这场演出写到了作文里。
在由日记誊写到作文之前,爸爸说孩子写的是流水账,需要改一改。孩子不服气:我详实记录了整个演出过程,怎么就是流水帐了?
我看了一遍他的日记,的确是流水账。从几点几分进去,坐在哪里,几点正式开始描写起,到主持人主持,乐队表演,乐队采访,接着主持人主持,乐队再表演,主持人再采访,完完整整按照演出的顺序写了一遍,写得的确详细生动,孩子不认为这是流水账。
的确,从小到大,作文一写不好,就听老师叮嘱你别写成流水账。至于怎么就是流水账,好像从来没搞清楚过。
这次,我得让孩子明白什么叫流水账?
我充分发挥了我做宣传工作的功夫,给孩子只说了一句话,只讲了一个例子,他就明白了。
我告诉孩子:文章先后顺序不等于事情实际发生的顺序。
我以总书记出席某国访问为例,那天的实际顺序是:现场隆重欢迎总书记,表演节目,然后对方总统讲话,最后总书记讲话。时间占比是表演节目1小时,对方讲话15分钟,总书记讲话10分钟。
而文章顺序是:总书记讲话写了三段,放在了最开头,对方总统讲话只有一段放其次,表演节目和陪同领导最后一笔带过。
所以行文顺序不是事情发展的实际顺序,行文重点也不能根据时间长短。在行文的时候,是可以围绕跟你产生链接最有感触的点,随便组合、随便移动位置、随笔有取舍的。
“哦,我知道怎么写了!”孩子一下子顿悟!
再次写作文,他把演奏放在了一起写,集中描绘了《春节序曲》《土耳其进行曲》《歌唱祖国》等四支曲子。然后,集中写演出乐队,最后表达这场演出的震撼。
终于没有按照演出顺序去写,学会移动位置组装了。我又告诉他,例子要有详有略,别平均用力。孩子说每支曲子都很好,我说再好也得有取舍,去掉一个例子,再略写一个例子,文章就层次分明了。文章最忌平均用力,这样会冲淡主题,突不出重点,反而又显得成了流水账。
所以流水账的第二层意思是,不平均用力,要详略得当,有重有轻,有所取舍。
前面演奏的精湛是为了衬托表演队伍的水平。所以这支队伍的素质、训练程度等是重点,他们把业余演出专业级水准背后的刻苦训练、坚持、表演得精湛等才是让自己震撼的地方。
所以,流水账的第三层意思是,要绿叶衬红花,学会陪衬。
如此写一遍,体味一遍,孩子终于告别了流水账。如何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让孩子懂得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顿悟,有时无需话太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