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经验总结。知识来源于书本、他人经验和自我体验,前两者的获取主要通过学习,后者靠实践摸索。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获取知识变得非常容易,「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成为常态;一方面知识大爆炸随之而来的「学什么」的选择困难症和知识更新过快,让人无所适从、疲于应付。
你有哪些知识?
初高中所学知识,考上大学以后,就还给了老师;大学所学知识,工作若干年之后,该淘汰的淘汰,该遗忘的遗忘。最近五年,纸上法律和官样文章学的最多,言不由衷的话说的最多,假、大、空的文字写的最多。如果说以上都是「知识」,那是对知识的亵渎。
你有什么能力?
除了人的自然属性方面的能力之外,能力的社会属性主要是知行合一,推陈出新和知识变现。能力最明显的特征是创造性,比如,创造价值、创造流量、创造财富都是能力,等等。
你的能力算不算能力?
我就是个刀笔小吏,干的工作都是些锦上添花、歌功颂德的事,生活还过得去靠的是平台,而不是能力。
知识到能力还差几条大街?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也对,也不对。知识本身改变不了命运,除非学以致用,知识转化为能力,说的通俗点就是「吃进去的草,要挤出来的是奶」。知识到能力至少得经过四条「大街」,学懂、悟通、转化和应用。
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懂知识,掌握来龙去脉,构建体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悟通,在学懂的基础上,批判性继承,不搞本本主义,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转化,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应用,结合实际需要,用于权衡利弊,作决策。
杜老师昨天关于知识的两段表述,其中的关键词是「系统化」、「认知模块」、「分门别类」。反着读,「系统化」说明大多数人的知识碎片化,不成体系,无法形成合力;「认知模块」说明知识体系作为认知工具,其各结构要支持「热插拔」,方便及时更新换代;「分门别类」说明认知的作用是「分类」,这个可以从逻辑的定义来理解。逻辑简单讲就是概念、判断、推理,概念是逻辑的起点,概念就是为了把「此」区别于「彼」。只有准确分类,把彼此区分开来,才有可能正确判断、推理,形成符合客观的主观认知。以上是我对杜老师两段话的理解。
有能力之后还需要什么?
还需要高人指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毕竟人人都有局限性,不可能事事、时时都客观。当然,有时也需要点运气,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能力等于成功么?
对成功的理解,因人而异。成功的标准不同,对能力的要求也不同,但拥有能力至少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