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温了电影《情人》,被梁家辉的演技折服,同时又一次懂得了爱情里的另一种美:遗憾!
我总是在想,如果小说的作者杜拉斯,和她的这个中国情人正常的交往几年再分开,会不会就没有这个深沉而又无望的爱情故事?
故事里的少女才15岁,那么洁白无瑕,年轻纯粹,但因为家庭的缘故,她早熟,渴望逃离那个令人窒息的家。
故事里的男主角,在遇到少女之前,已经过了一段声色犬马的生活,他好像无所事事,只想追求爱情,家境殷实,身体羸弱,父亲给他安排了一切,唯独没有给他追求爱情的自由。
故事里有几慕让人印象深刻:梁家辉饰演的东尼,第一次和少女搭讪,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语气是强压的镇定,内心却早已心潮澎湃。那一刻,他眼里就好似有着爱情。
在私家车上,男主的手缓慢的靠近女主的手,一点点,两人从轻微的碰触到十指纠缠,画面里涌动着暧昧又呼之欲出的情愫。
不期而遇的邂逅,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明知没有结尾也要开始的爱情。
第一次,男主将车停在女主学校门口的时候,女主隔着玻璃的那个吻,诱惑十足。
男主带她去到那间家具摆放齐全的单身公寓里。一门之隔外是嘈杂喧嚣的街道,行人熙熙囔囔,百叶窗透进来的光忽明忽暗,情欲在这间昏暗的房间里翻腾.
就像屋里那一棵干枯的盆栽,两人互相给予滋润。但或许,一个需要爱,一个需要钱。少女家里太穷了,以至于,母亲早已经怀疑,学校甚至提出告诫,但迫于现实,母亲默许了她的行为。
男主向具有最高权威的父亲,提出希望可以和这个白人女孩在一起,还是被无情的拒绝了,他根本无能为力,因为如不顺从,父亲可以夺回给予他的一切。
于是,他们之间达成了一种不成文的默契,女孩只是为了钱。也许还是太年轻,她还不懂爱情。她用一种平静的,和观望的人群一样的眼神,看着他锣鼓喧天,娶回媒妁之言的妻子。
一年多后,她即将远渡重洋回到法国,她和那个中国情人的故事,也就结束了。他为她哥哥还清了赌债,给了她们足够的旅费。跨上那艘巨轮,自此,她们就不再有交集。
小说里,她写道:“遥远的行程永远都是从海上开始,永远是在悲痛和怀着同样绝望的心绪下告别大陆的。”汽笛声是悲伤的送别曲调,她又孤零零一个人依靠着船栏杆,就如她初遇见他那天一样,只是,这一次,他的车远远的停在岸边的一个角落里,她则在船上暗自啜泣,却没有眼泪。
车里的他,是沮丧还是心痛的无以复加,观众无从知晓,但是那个缓慢的镜头下,慢慢消失在女主视线里的车子,和无穷无尽的与夜色混淆在一起的大海,刻画出了一种难于名状的哀伤。
当船舱里流淌出那首令人心碎的钢琴曲调,女主掩面哭泣,那一刻她深刻体会到了,那种爱而不得的爱情。那是她最爱的人啊,她永远也不能再见的人。
在小说的结尾,已经是迟暮之年,她接到他的电话,他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将一直爱她到死。”
读到这里,想起电影《廊桥遗梦》,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只是,这样短暂而又无疾而终的爱情,要用一生去铭记和缅怀,心中是否总是带着无声的痛?
也许,遗憾也是爱情里的一种美,人这一生浮浮沉沉,红尘翻滚,或许,总有那么一些人,是注定了爱却不能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