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碰到一些让人不愉快的事,说起来都是是礼尚往来的关系,再细挖下去,我觉得就是不懂事的事,或者是自作多情的事,总之是没把你当回事的事。
某君在村里住时,给我帮过忙,对我很尊敬,我待T也不薄, 请客吃饭和送礼的事也都有过,感觉还不错,值得交。有一年,T孩子回老家上学,T就和孩子一起回去了,T 老公继续在北京打工,但是这一年夏天,T回北京看望T 先生,路过我门前了,居然不进来坐坐,让我很是想不通,一直挂念到现在。
还有某君,还是我幼儿园孩子的家长,我看T态度积极,上进心强,就拉T一起学习,搞读书会,中间数次请他们一家吃饭,对他们家的孩子也比一般孩子上心,感觉还算交到一个合适的朋友,不曾想,这几年不管T是在北京,还是从老家回来,或是再走,从来没主动的邀请我们一次或正式上门来拜访一次,就和没我这个人一样,我也是很诧异,是我这个人不值得他们交,没放在眼里,还是他们不懂事,反正是挺郁闷的事。
一个人的价值来源于这个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度。很多人要求的不是请客吃饭,他要求的只是一个态度和一个电话。
我也一样。
对人情世故的事,我很敬佩我姑姑,虽然她将近70岁的人了,但对礼尚往来和钱财交往有她很朴素的做法:就算给我帮忙(打工),每年在固定的时节,她也会来正式走我这个“亲戚”,给孩子和我买一些东西,我说不用了,她说这是“规矩”,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规矩。我当时眼泪就快下来了,我在北京那么多年了,没几个人把我放在眼里,但是我姑姑却把我放在心上。我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亲戚的事,这是一种态度和习惯,因为她对别人也是这样。
幼儿园不干了,姑姑去给一个朋友帮忙,也就是看看孩子,打扫卫生之类的活儿,后来那个朋友也不干了,姑姑要我去接她回来,走的时候,那个友人给姑姑结账,按理说一个多星期是500多元,但是姑姑非要给人家留200元,说是给孩子买点东西,友人坚决不同意,后来我们就搬东西上车了,路上,姑姑忽然让我给那位朋友打电话,说是把200钱放下盆底下,让他注意一下。
我很是想不通,就说那是你应该得的钱,为什么再还给他,姑姑说,每天很清闲,没干什么活儿……我说就算没干活,那还有耗着时间呢,姑姑说:算了,人不可短见,后面时间长着呢……我没有再说话,但是她的这句话,我恐怕此生也不会忘记。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念文字都有一点吃力,但是生活的智慧却比我丰富的多,这就是民间智慧吗?想一想现在的社会风气,每一个人都巴不得算尽心思,从别人那里多要一分钱,一个老太太却可以从自己身上舍钱,这真是一种境界呀!
再说一说上面两个人吧,不管是看不上我,还是不懂事,我以后都不会再提及他们了,我应该向我姑姑学习,去走应该走的“亲戚”,去舍应该舍的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