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在朋友圈看到这本《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又在《十三邀》补了有项飙老师的那期采访,这个让许知远情绪高涨到点whisky的人类学学者,对当代人生活方式的洞见更是让我胆寒。
「时间的整体性和线性化变得非常碎片,但同时在这个情况下,时间感*变得非常强烈。现在的时间感追求一种即时性……似乎是一种反思能力的下降,情绪化的道德……」
「对抽象系统代际关系的信任,对婚姻对家庭的理解。缺乏自信,在附近构造爱的关系的能力。」
对理想的知识分子的描述「要很在地,要非常强的敏感性,对古典的东西当然要熟悉,要划到现在的实践中去……」
我把自己的生活代入,发现我对待时间/附近的态度也被“改造”了,「附近的消失」不仅是情绪化的道德感,还有消极对待亲密关系这一方面。
想起朋友说过一句话「如果是他们“觉得”你有问题而你自己觉得自己没问题,那其实是他们有问题」,结合项飙老师的对当下社会氛围的分析,是不是有很多细想用不着生气,却让自己生气的事情在发生,「这种事情必须要生气吗?」或者「这种情绪是不是被放大了?」
在我观察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确实出现在生活里。
像是等不到对象秒回的消息就气炸;以前是没买口红就劝情侣分手;快递员需要在算法的时间内到达……
还有,过去因为换了很多工作,我和男友提起过自己不想和同事交朋友。这是我第一次把想法强烈地表达出来,同事都是姐妹相称,但自己就是无来由地阻隔(阿康和文案的壁垒?)。一想到上班,这种抵触的感觉又浮现了出来,也有可能是因为工作量,抵触又加剧了🤦♀️。
我能感觉到,人和人之间,尊重少了,共情力不是没有,只是浅显地略过了,而且越来越对任何事提不起劲···这种状态被捕捉到,在《年轻人之丧》一章有了点眉目,吴琦老师提问年轻人陷入普遍的“丧”,好像一切没有意义,也看不到生活的变化。项飙老师回答到「读好书……给家里买房子,是将意义外化转移。」
过去我一直认为“没有意义”是没那么多钱没什么社会地位的人才会冒出的想法,其实意义只是不从自己感受出发,所以认为它“没有了”。其实人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瞬间,今天刷微博还看到,深圳有7栋房每月收租60万的拆二代,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去开出租,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我又反问自己,我的意义又是什么?就我目前养着猫,依稀是有一种责任感在,这种付出求回报是不可能,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失衡。加上对咖啡的爱好,咖啡风味的品鉴无关对错,又给我很大的自由,我给自己贴上猫奴和手冲控的标签,这种「生活感」有一个宣泄的出口。但我不太提及文案的身份,项飙老师说他有非常轻微的自闭,把交谈当工作,我大致能理解这种感觉,写作对我来说像布道一样。正如我纹在手腕处的“写”,和使命感有出入但不会太违心。
扯远了,推荐看完《十三邀》S4E4的节目,再看书。
这本书更着重在自我的一种定位、实践,与节目中揭露现象不同,倒像给出自己构建附近的方向。有一点是贯穿的,强调人和人的关系。节目里,项飙老师谈到「得到自己的尊严和自由,出路不在于个人,一定是在于关系,没有一个天然的个人尊严的……」,书中《共同理想》一章也提到「自我证明这个概念是个悖论。要证明自己其实就是没有自己……自我证明是很危险的。」。关系又具有多面性,在《边缘与中心》里,一针见血指出了“边缘”定位和焦虑/变质的因果,再层层递进剖开《人的再生产》有关的服务产业崛起,以及留学和社会分化的关系,在跨国婚姻那块的介绍提到了不平等关系的加剧。跨越温州、北京、牛津等地,看似用时间和地域去铺开访谈的内容,实际随着项飙老师的际遇又对相似的话题丰富了场景和思考。尤其是在跨国婚姻那部分,我没想到关注人本身其实会对落后的地方造成负面的反馈(可以再延展看《全球“猎身”》)。
如果从时空去串联全书,其实也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童年时对三舅舅的佩服,「他能对身边的事情形成一个图景。比如说做年糕,他会把从浸水……能把其中的道理勾勒出来,和事情的联系也就清晰起来」,算是对「附近」的启蒙,「三重世界」的氛围也让自己成为一个比较有乡绅气质的社会研究者。到北大发现找庇护现象对人格的扭曲,以及学业上的焦虑,不求名利地开始了6年“浙江村”的研究,渐渐有了「自我」的形成。再到牛津的「迁移研究」,期间在新加坡得到「学术是人的一种实践」启蒙写下《世界、学理与自我》,博士论文《全球“猎身”》。之后学术路径转变,在中文世界时常发布理论、研究方法方面的专门文章,「我认为我们有很多问题不是需要答案,而是把问题本身提得清楚一点」这一句真的振聋发聩,也呼应了《非虚构写作》的重要性——「因为世界需要你做的,也就是对复杂事情的清晰描述」,紧接的下一章节《学术不是天职》同样提到“about”一词引出的「问题意识」,而且项飙老师前面有说开展工作不讲清缘由就不能让群众信服。
可见理解,不仅在于巩固自己的认知,还要在传播上做出准确的描述。想起看过一张图,有点记不全,是讲掌握知识水平的金字塔,塔尖就是将所学传授出去。其实就是封底所写的「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思维操练的方法」。
最后我还想补充在《寻找新的话语》中,项飙老师对知识分子气质或者特质的回答,对比节目里的回答,也蛮有趣的。「在我看来,反思性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反思的意思是,你要阻止自己,要把自己停住,不要线性地往前冲,想一想为什么今天要这么做,不能用别的方式……反思就是提问」
书中还涉及到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因为没有储备、才疏学浅就不着墨去写啦~总的来说,是一本能够引导你立足自身去发散,和时代同频,又放眼世界,试着寻求自身意义和深化问题思考角度的好书。
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人生,描绘出精确的图景。
网友评论